论语_待贾而沽概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春秋战国时代的士人,比后代幸运的一点是,还可以选择“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这得利于当时的政治状态,周天子虽号有天下,不过是虚名。而人们真正认可的则是“诸国并立”的局面。颇类似于今日之欧盟。各国之间有竞争,但也可以自由流动。所以士人有着相当大的选择空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文雅一点说是,鸟可择木而栖。比如孔子就带着一队人马周游列国,也是期待自己在某个国家(而不一定要在鲁国)得以实现自己的抱负。 到了后代,且不说一统天下之下,士人没有选择之余地,就是一些割据势力下,士人也失去了选择的自由。且看《后汉书?李业传》: 公孙述僭号(冒用帝王的称号 ),素闻业贤,征之,欲以为博士,业固疾不起。数年,述羞不致之,乃使大鸿胪尹融持毒酒奉诏命以劫业。“若起,则受公侯之位;不起,赐之以药。”融譬旨,业叹曰:“危国不入,乱国不居。亲于其身为不善者,义所不从。君子见危授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遂饮毒而死。 李业是名士。公孙述在割据称王之后,就去聘请他。李业不干。公孙述就以死威胁。于是李业无处可逃,终于自尽而死。 中国历史的发展,也几乎是士人自由空间逐步缩小的一个历史。 待 贾 而 沽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注释】 (1)畏:拘囚,受到威胁。 文王:周文王,姓姬名昌,西周开国之君周武王的父亲,是孔子认为的古代圣贤之一 (2)没:通“殁”,死亡。 (3)兹:这里,指孔子自己。 后死者:孔子这里指自己。 (4)与:参与、介入。 (5)丧:使……丧失。 (6)如予何:奈我何,把我怎么样。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译文】孔子说:“上天把德赋予了我,桓魋能把我怎么样?” 【小思】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这几句话,是孔子在逃跑途中说的。当时孔子从卫国去陈国,中间经过宋国。停留了一阵。宋国的司马(国防部长)桓魋听说以后,带兵要去害孔子。当时孔子正与弟子们在大树下演习周礼的仪式,桓魋就砍倒大树,而且扬言要杀孔子。于是孔子弟子们很紧张,连忙保护孔子离开。孔子不慌不忙,弟子们紧张的催促他,于是他就说,别着急,老天把德命给了我,桓魋他能把我怎么样呢?——这句话和“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简直一模一样,可见,孔子对自己还是有充分自信的。 【背景】 孔子在周游列国时候,遭遇的艰难困厄,不止一次两次。不过以“畏于匡”这次最危险,而且更郁闷的是,这次居然还是个误会。 《史记?孔子世家》:“将适陈,过匡,颜刻为仆,以其策指之曰:‘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惧。” 据说“阳虎尝暴匡人”,曾经残暴的对待匡人。而匡并非鲁国之地,所以估计是阳虎曾经率人攻打和劫掠过匡人,想来仇恨颇深。所以这番孔子劫难非小。 “孔子使从者为宁武子臣于卫,然后得去”,后来还是靠人帮忙,才算解脱了。(本来就是误会而已) 这个“神圣使命”是什么? 就是来自文王的文化传统——孔子定义为“文” 。具体的说,就应该包括“礼、仁”这些孔子提倡的东西。孔子有自己坚定的信念,认为自己是周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孔子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要把这些“文”给传播下去,发扬光大。否则“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后代子孙就会失去这个“文”了。 但是当孔子屡遭困厄时,他也感到人力的局限性,而把决定作用归之于天,表明他对“天命”的认可。 看到桓魋拔树的那段,不禁联想起当年昆明的一段历史。在抗战胜利到49年之间,民主的呼声是非常高。如闻一多等人经常进行集会、演讲。有一次在昆明召集演讲的时候,国民党的军队就在一墙之隔搞所谓“演习”,一时间是枪声大作,如疾风暴雨。可是演讲者,意气自若;集会者,面无惧色。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注释】 (1) 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 (2) 见(xiàn):使得以进见。 (3)二三子:各位。 (4)丧: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 【资料】 铎,就是一种金属的铃铛,而中间那个舌是木制的,就是木铎。铃铛摇起来自然会当当作响,跟过去那些走街串巷的小贩总是拿着摇拨浪鼓,其起的作用本质上是一样的,就是为了提醒大家注意。 当然,拿木铎的人可不是小贩,而是一种叫遒人的官员,他们是来宣达政令的人。 而这里,仪封人把这个木铎拿来喻孔子,意义更有了飞跃——孔子所要传达的不是普通的王者政令,而是上天的旨意。换句话说,孔子就是上天的代言人啊! 在那个年代,能成为上天代言人的,只有天子才有这个资格。当然,仪封人没有暗示孔子要造反夺权的意思

文档评论(0)

x55111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