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2单元《登岳阳楼》学案(教师版).docVIP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2单元《登岳阳楼》学案(教师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2单元《登岳阳楼》学案(教师版).doc

《登岳阳楼》学案 ? 高二语文组 【学海导航】 1.品味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题。 2.体会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分析所用的艺术手法。 【知识清单】 一、简要了解岳阳楼 岳阳楼耸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紧靠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中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此时的巴陵城已改为岳阳城,巴陵城楼也随之称为岳阳楼了。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登览胜境,凭栏抒怀,并记之于文,咏之于诗,形之于画,工艺美术家亦多以岳阳楼为题材刻画洞庭景物,使岳阳楼成为艺术创作中被反复描摹、久写不衰的一个主题。登岳阳楼可浏览八百里洞庭湖的湖光山色。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 二、背景介绍 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 【学习内容】 一、诗句赏析与评价 1.首联“昔闻”“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明确:昔闻:渴望向往已久 今上:如愿以偿甚喜 今昔心情作对照,强调登楼时的喜悦。 2.赏析颈联“坼”“浮”二字。 明确:“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3.颈联中景和情有什么关系?? 明确:景:洞庭湖广阔无垠,烟波浩淼。情:诗人有不灭的济世的博大胸襟。诗人眼中不只是一个洞庭,而是整个吴楚乃至乾坤;诗人胸中不仅仅有他自己,而是天下的百姓。这就使他的这两句诗比起孟浩然的两句诗更显得气势不凡,惊天动地。 4.颔联叙写了作者什么的感受? 明确:颔联转而写自己因登楼而引起的身世之感。亲朋音信全无,自己一身病痛,唯有一条孤舟。空阔的境界,往往激发人们的飘零孤苦之感。 5.赏析尾联,如何理解“涕泗流”? 明确:写诗人凭栏眺望北方,想到那长年不息的战火和涂炭的生灵,又想到自己老迈,壮志未酬,以及自己孤苦伶仃,生活落败的遭际,不禁涕泪纵横,难以抑止。这是忧国忧民的体现。 二、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赏析形象型 诗歌中的形象,既包括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塑造的景象和物象,即意象。 人物形象:A.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B.作品中其他人物。 意象:诗人感情的载体,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景象或物象。 1.提问方式:诗中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提问变式:诗歌中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展现的? 3.解答模式:公式:是什么(塑造了什么形象)+为什么(结合诗句加以赏析,看意象)+怎么样(表达了什么情感)即:通过什么描写(意象),塑造了什么形象,表达了什么情感(一般顺序: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 4.答题示例: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到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答:由诗句中野径、桑麻、篱边菊、犬吠、日斜等具有田园生活意象的描写,(为什么)可以看出陆鸿渐是一个是寄情山水,高洁不俗,不以尘世为念,潇洒疏放的高人逸士形象。(是什么)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怎么样) ? 【课后巩固】 (一)通过《登岳阳楼》的赏析,我们又一次学习运用了诗歌鉴赏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下面请运用这种方法自主赏析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完成后面的几个题目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背景点击】开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李白登岳阳楼楼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 1.颔联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2.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3.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什幺?抒发了诗人的什幺情感? 4.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你认为本诗第二联的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

文档评论(0)

cjlfjycb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