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揭开意识活动的神秘面纱
揭开意识活动的神秘面纱
钟振余(宁波大学)
[自序] 意识如何形成?这是人类千百来梦寐以求的科学探索课题,弗洛伊德曾以《梦的解析》困扰人类上百年,美国科学院家斯佩里(Roger Wolcott Sperry)左右脑分工理论影响尚未减退,挪威神经科学家莫泽夫妇(May-Britt Moser) 网格神经元理论的“方向细胞”和“速度细胞”又让人应接不暇。大脑只是自然进化的产物,意识活动的本质和主体是神经元;为神经元活动提供能源的机制是脑内 复杂的化学过程;驱使神经活动的媒介是电信息;电信息与神经元之间的转换奥秘是生命在亿万年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神经元功能分工;无论神经元功能多么强大,始 终不能忘记神经元细胞生存的最大任务是保持自身稳定;神经元在意识形成中的作用只是不同的神经元承担不同的功能,同类的神经元用简单的集群方式将各自的功 能发挥到极致,最终以神经元群模块之间的互为配合形成意识感知。自然进化总是以人们意想不到的简单方式呈现出来,这就是自然之美!
?
? ?意识是生命在亿万年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神经感知能力,它与生命进化的等级层次密切相关。如果将生命进化程度按低级到高级及至人类的次序排列,则神经活 动形成的意识感知能力也在相应地逐级上升。自然进化初期,生命仅具有神经反射能力;眼睛功能出现之后,视图感知能力随之形成。视图意识产生的意义在于进一 步区分外部事物的差异,可称之为认识能力。认识能力是在视图能力基础上,依赖记忆信息发挥作用。生命进化出了认识能力后,许多低级动物具备了区分事物差异 的能力,但只是短时间有效,超过记忆储存时效认识的事物又成了新的“认识物”。甚至对自身产生过危害的事件,也会重蹈覆辙。自然进化继续向前,生命进化出 了认知能力,在大部分高等动物中,大脑神经元储存信息的质量不断提高、记忆的保存时间无限延长,生命个体对视、闻、嗅、触等不同信息同时获得感知时,端脑 各区域神经元群在分别储存记忆信息的同时,还通过突触机制的关联作用,整合成为一个完整的记忆事件。生命开始从认知向智慧进化。以下根据流程图分别介绍。
一、反射性意识(示意图中信息流程为:0-1-2-00)
反 射性意识在低等软体动物中很常见,医学上的先天无脑儿或处于植物状态的某些病人对局部刺激表现出的本能反应就是反射性意识。反射性意识是端脑进化之前的神 经感知功能。在高等动物中,其信息传递通常发生在脑干以下部位(包含脊髓)。由肌体局部组织神经纤维采集的信息,经神经轴突传导影响胞体,神经元胞体(通 常以神经核的形式形成集群)将轴突的感知转换成电信息发送,下行运动神经接收到信息后产生相应的活动反应,于是,反射意识现象形成。外科医生用小锤敲打局 部肢体出产反射弧就是这一信息传递流程。医疗实践中的局部麻醉就是通过阻断信息通路,使感知活动失去功能。在反射性意识活动过程中,信息的发送和接收可按 信号发送的频率及其载波信息找到对应关系,这相当于现代通讯技术中的频道寻址和信息载波。神经元通过集群形成神经核,神经核以振荡方式将电荷转变成电波向 外发送,不同的神经核采用不同的振荡频率。同一神经核内的神经元个体以自身的信息特征加载于该电波频率之上。
或许,现代技术条件下的通讯原理早已在生命体内运用自如。人类对自然界的次声很敏感,原因就是肌体内大部分神经的工作频率处在次声频段范围内。中医针灸止痛及中国文化传承中的经络学说等现象均可以此原理获得解释。
二、视图感知意识(示意图中信息流程为:0-1-3)
生 命进化出现眼睛之后,神经的视图感知能力也随之形成。与反射性意识感知不同,视图感知包含了视网膜、外侧膝状体和网状神经元群(丘脑及脑干等处)等三大神 经元群的信息传递和神经活动。网状神经元群没有颅外关联神经,传统神经科学称之为非脑神经,与睡眠相关,起着唤醒作用。
网 状结构神经元以集群的形式分布于大脑的中心位置,与视网膜之间的信息转换由视网膜后端的外侧膝状体(视神经核)按照大约24Hz的频率发送电波。若用现代 技术中的显示器作类比,网状神经元群中的每个神经元分别对应于不同的一个波长信号而感知,正如显示器上的像素点通电发光一样,成千上万个大小不同的神经元 群形成的感知组合与外部世界进入视网膜的信息集合不就形成了对应关系?视网膜1.05亿个神经元能够将眼前图像光点转换成大脑内部的电信息,则网状神经元 群同样可以用类同的方式将信息还原为神经元的视图感知。简单称之“映射”是否更合适?
事 实上,视图感知能力不完全与光的亮度相关,而只与神经元对信号采集、转换和感知有关。黑夜中飞行的蝙蝠通过接收超声反射波,网状神经元群形成的感知,同样 是前方世界的一幅视图,或许只是一幅简单的具有灰度级差的黑白视图。因为蝙蝠的神经元数量和获得的信息量均不足以形成多彩的视图感知。
视 图感知意识可从电影发展史上每少放映16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