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写意花鸟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5写意花鸟画

写意花鸟画 ——《名画百篇赏析》第三章第二节 教学设计思路 学习花鸟画,首先要从总体上对花鸟画有一个概括的认识,诸如花鸟画的风格特点、艺术规律、美学思想等,树立一些基本的概念,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逐步的掌握花鸟画的艺术表现技巧。 文人画的推陈出新,使花鸟画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明代以陈淳、徐渭为代表的一批画家,把笔线与书法结合起来,粗笔狂纵,豪放恣肆,开创了大写意画风的鲜明特色。清代的“四僧”和“扬州八怪”寄情于物,怪诞不经,强调个性化极强的个人风格,尤其是晚期的吴昌硕,他们都能熔诗、画、印为一炉,独树一帜,面目一新,影响了近百年的绘画发展。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花鸟画分类,涉及的范围和表现范畴,理解写意花鸟画的特点。 2.通过示范使学生了解中国写意花鸟画的笔墨技法,提高对花鸟画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3..理解写意花鸟画在传统继承的基础上,具有极大创新性和创造性,注重极具强烈的自我意识的表现,了解写意花鸟画艺术特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中国花鸟画的笔墨技法,并且怎样通过花鸟画作为抒发和表达人意念的重要媒介,体会它带给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深厚情感。 2.难点:理解花鸟画家通过富于情感和生命的花鸟形象,来表达画家对自然界、客观世界的体验和认识。领悟现代花鸟画的内涵,体会其时代精神和艺术魅力。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应用与示范讲解相结合。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直接导入) 我们知道花鸟画的题材非常广泛。除花卉、鸟类之外,家禽、鱼虫、蔬果、走兽都是花鸟画所描绘的内容。 花鸟画的分类 从画体分,一是工整细致、严谨周密的工笔花鸟画;二是洗练概括、活泼粗放的写意花鸟画。 花鸟画分工笔和写意两种风格,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意花鸟画。 板书:写意花鸟画。 设计意图:直接讲解,使学生认识什么是工笔和写意的花鸟画。 (二) 讲授新课 欣赏苏轼《枯木怪石图》作品。 出示范画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思考问题:(幻灯)。 图上画的是什么? 同学们知道苏轼吗? 这幅画和上节课学的画有什么不同? 教师讲解: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即文与可),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米芾说 他“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亦善作枯木怪石。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干,虬曲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均可见其作画很有奇想远寄。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如重视神似,认为“论 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品简介:简洁明了的画面上,怪石盘踞左下角,石状尖峻硬实,石皴却盘旋如涡,方圆相兼,即怪又丑,似快速旋转,造成画面的运动感,更能显出此石顽强的生存力。石后冒出几枝竹叶,而石右之枯木,屈曲盘折,气势雄强, “怪怪奇奇”,于笔意盘旋之中,凝聚成一团耿耿 图1:《枯木怪石图》 不平之气,更有一股浩然气脉,由石而树、由树干而树梢,扭曲盘结。直冲昊天。枯木用笔迅疾、取势不惑,画心枯淡盘旋,墨色变化多端。运用书法之笔法,飞白为石,楷行为竹,随手拈来,自成一格。作为艺术家,苏轼在绘画上不落前人之窠臼,不拘古人之绳墨,强调表现自我,有所创新。倡导“士夫画”,批评院体之匠气。强调神韵,不拘形似,真诚抒发胸中意趣。再观共文、其书、其人,诚然如是。 讨论思考:通过老师的介绍,你对苏轼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看法。 (三)宋代文人“墨戏” 与水墨花竹画 两宋间的“写意”文人画,鄙弃宫廷画师的“描”的制作性技巧,而提倡“写”的抒情性功能,从而终止了中国画“写实”形式的进一步发展,改变了中国绘画进化历史的航向,其“推陈出新”的意义影响深远。 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也是艺术发展规律的必然,因为“写实”性的形式在宣和画院已经走到了一个极至,就好比登山一样,登上了一个颠峰,要想再有所进展,只能下山再登一座高峰。 我们说,以“野逸”的文人意趣入画的企图虽然早早于宋代,但真正付诸实施的是北宋后期的苏轼、米芾、文同以及南宋的米友仁、杨补之、赵孟坚、郑思肖等人。他们把某些特殊的带有“比德”意义的题材如“枯木竹石”、“梅兰水仙”、“烟云山景”等独立出来,并赋予一些新的含义 图2:《墨兰》 和形式,形成了“墨

文档评论(0)

wuail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