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棉被》与岛村抱月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想
内容摘要:田山花袋的《棉被》大受好评,一方面与其题材的突破性和文艺批评的批评路线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以岛村抱月为首的日本自然主义思潮主张者的积极作用密不可分。《早稻田文学》中的《评lt;棉被gt;》一文便是最好的例证。
关键词:田山花袋 《棉被》 岛村抱月 自然主义
一.《棉被》的诞生
明治38(1905)年,《我是猫》让年近不惑之年的夏目漱石成为文坛新势力。明治39(1906)年,同月问世的《破戒》与短篇集《命运》让偏居一隅良久的岛崎藤村与虽身处文坛却始终不入主流的国木田独步霎时成为文坛中坚。而曾经发表过《重右卫门的结局》的田山花袋却依然看不到成功的希望。自从明治40(1907)年7月初收到预定发表于9月的约稿之后,他便产生了“这次必须用尽全力”,在文学上“必须打破此前的常规,开辟了一条新路的心情。”[1]最终,从砚友社派的“领袖”――尾崎红叶的死这一象征性事件中产生一种“自由之感”[2]的田山花袋,在一般认为是反自然主义的杂志《新小说》上,为文坛献上了“应景的礼物”――被人称为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代表作的《棉被》。
人将中年的竹中时雄,一边供职于杂志社一边写着小说。与妻子和3个孩子,过着单调乏味的生活。此时,一个给人新鲜感、光彩夺目的女学生――横山芳子写信恳请收其入门。起初并无兴致的时雄在与她的书信来往中,开始慢慢肯定她的才华。二人遂建立师生关系。于是,芳子来到东京。未曾想,时雄原本倦怠不已的生活为之一变。然而,因病一时返乡的芳子再度回到东京之后,终止学业也立志文学的青年――田中秀夫旋即尾随而至。二人的关系发展得超乎时雄的想象。一怒之下,他把芳子逐出师门,让她父亲领回了家。伊人不再的空虚感瞬间来袭。跌跌撞撞回到家中,时雄将脸庞深埋留有芳子香气的棉被痛哭不已。
面对师徒关系间应有的界限、面对社会道德的牢不可破、面对妻儿的夫与父的家庭职责、……这层层束缚让人倍感压抑。对心灵自由的极力渴望与呼唤,通过小说结尾的一句“性欲、悲哀与绝望骤然掠过心间”而得到了最集中的体现。于是,后来的研究者们“你方唱罢我登场”般地先后论证了作品的主题为“近代自我”、“性欲”“忏悔”“告白”、“主客观融合”等等。[3]
二.关于《棉被》的两种批评路线
其实,《棉被》发表不久,就迅速地引起了评论家们的注意。[4]当时,文坛的评价依然主要是沿着两条路线进行的:一、进行作品解读的技术性批评;一、判断作家的创作态度。就前者来说,大多都是赞叹之余也不忘加上美中不足的评语。9月15日《读卖新闻》上的文章关注主人公与其他人物的描写:“主人公的性格不在话下,根据内心要求与外部冲动而随之起伏不定的情绪变化也被细致地描绘出来。……但是,主人公之外的人物、其妻子、女主人公的恋人、其父亲、其性格等,却看不出任何特殊之处。”[5]《帝国文学》也对《棉被》的技巧给予了高度评价:“乍一看,似乎技巧上没有花费任何心思,仔细看,文章有生气,人物的举手投足都跃入眼帘。……所谓的‘不用技巧的技巧’,风靡了近来的海外文坛,这股风潮也渐次进入我国文坛来了。而《棉被》便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之一。”[6]《早稻田文学》组成的9人庞大合评团在技术批评路线上,可谓面面俱到,好坏皆有。[7]小栗风叶认为:《棉被》“充分地表达了自我的烦闷、情感的阅历”,但是文中的“妻子如摆设”,“嗅闻棉被的味道”让人感到夸张、滑稽,“题目不好”(38―41页);正宗白鸟说:“情节简单……非常引读者同情,直白而不做作”、“几乎没有美文调”(41页);片上天弦说:描写了想摆脱身上的责任却又不能“居于其间的苦闷”,但形式上的“客观不充分”、“自我剔除不够”(43―45页);相马御风说:“巧妙地把一直用于自叙文体的描写手法用在客观描写上,给人一种清新之风”,但“大量使用‘绝望’、‘性欲’、‘悲哀’、‘烦闷’等既抽象又不细致的词语,降低了不少这部作品的价值。”(50―52页)对于后者来说,中村星湖则称:“我等脑海中留下强烈印象的就只是这种‘性欲’”(49页);小栗风叶读出了作者“率真的态度”(39页),“全篇之中,有家庭、有妻子、有社会,还有一些道义之心。烦闷、痛切的感受之中,给人一种与普通的恋爱故事不同、与生活充分接触之感”(40页);松原至文从中发现了一种新倾向:历史地来看也好,时代地看也好,它都“内外双向地描写了一个最有意味的、呼吸着那个时代的空气、活动于那个时代思潮及流行的人”(47页),甚至说读过该部作品的读者“能发现自己与身处的时代以及来自时代的影响”;片上天弦则认同:“作者花袋持有一种包含所谓大主观的客观态度,即一旦进入作品中的人物事件,就让他们作为任务及事件自行发展,作者便不再过度接近、干涉”(44页);相马御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