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竹枝词视角议江南古镇文化建设
摘 要:以乌镇为例从织染、饮食、建筑、交通等方面阐述江南六大古镇文化建设现状;从文化差异性、文化品位、文化精华运用等方面客观分析江南古镇文化建设缺失原因;并尝试运用江南竹枝词意境提出江南古镇文化建设策略,即整合织染与服饰文化资源,弘扬江浙传统饮食文化精华,构建区域特色建筑风格,抢救挖掘水运交通文化。
关键词:竹枝词;江南古镇;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4-0097-02
江苏的周庄、■直和同里,浙江的西塘、乌镇和南浔,被世人并称为江南六大古镇[1]53,其独特魅力备受国人青睐,一度成为国内旅游首选地。但是,近些年江南古镇旅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缺乏后劲,国人纷纷选择港、澳、台旅游,或东南亚、欧洲旅游。探寻游客选择改变的深层原因,提出解决方案是推动江浙区域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明智选择。
一、江南古镇文化建设现状
文化是一定历史时期人类活动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结果。江南古镇文化是先人凭借江南地区优越自然条件积淀而来,它准确、生动反映了江南人把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深切感受。沧海桑田、世事变迁,现代因素早已渗透到古镇生活中,以乌镇东栅、西栅景区为例,解析江南古镇文化建设现状,是重构江南古镇文化突破口。
(一)织染文化
乌镇东栅宏源泰染坊收集较多实物和文字图片,但缺乏系统讲解蓝印花布制作流程,更没有原料加工、布匹织造、成品剪裁的真人现场演示,静态展品的染坊使人感觉缺乏织染文化的灵魂。乌镇西栅也有一处小染坊,定时演示织染工艺,但文化感染力有限。此外,东栅、西栅景区的旅游商店推出以乌镇为主题的古装艺术照,游客租穿服饰在款式、面料、风格等方面都与乌镇织染文化风马牛不相及,文化引导的缺位致使江南水乡服饰韵味大打折扣。
(二)饮食文化
江浙菜系独具鲜咸滑嫩、脆软清爽的口感,清俊秀丽、色彩鲜明的外表。三时三餐,一年十二月,月月不同味。时鲜的菜蔬、河鲜是江南人餐桌的必备。江浙菜品精细、讲究,国人尽知。而江南古镇现有菜品缺乏传统饮食的内涵展示,江浙菜的精髓在景区内外得不到体现。乌镇各档酒店、饭店把“红烧湖羊肉”“清蒸白水鱼”变成四季不变的菜单首选,饮食文化的地域特色不突出。
(三)建筑风格
江南古镇由无数座鳞次栉比的多层小楼组合而成,乌镇景区建筑有三种:民居、景区展馆和商业店铺。新型城镇化布局规划使得原汁原味的古建筑所剩无几,集中修建的仿古建筑多数外形相近、风格相似。游客走遍江南六大古镇,看到的都是基本相同的建筑,造成审美疲劳,结果就是参观过一次景点,终生不再想来,这种亲身感受无疑会使旅游资源缺乏可持续动力。
(四)行船文化
江南水乡河网密布,船是古代江南人出行的首选,也是江南地区的运输工具。社会发展使行船文化在江南水乡已经基本消失殆尽,乌镇景区仅保留了水上观光游船的单一商业形式。几千年传承的制船、行船文化即将消失,实在令人惋惜。如何把船文化传承下去,成为我们面临的又一新课题。
二、江南古镇文化建设缺失原因
文化建设涉及内容多,涉及因素复杂。分析江南古镇旅游降温的根源,除了国人境外旅游消费能力增长因素外,更多需要反思江南古镇文化建设缺失。
(一)文化差异性不明显
江南六大古镇现有文化风格十分接近,地域文化特征不明显,景区建设过于注重经济效益[2]106。所有古镇景区的住宿、餐饮、旅游纪念品均高度相似,若不是导游讲解,游客全然不知身处西塘与游在南浔有何不同。美食街上的臭豆腐、酥糖和各色小糕点几乎一样,如果不看糕点的包装,恐怕无法分辨出定胜糕还是铜锣糕。旅游纪念品多为廉价的花色扇子和丝绸制品,极易使游客从高期望值变成“审美疲劳”,江南古镇独特魅力由于文化差异性的缺乏而失去吸引力[3]48。
(二)地域性文化品位亟待提升
旅游活动的本质是一种文化活动,江南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可供开发利用的文化资源潜力巨大。但是,江南六大古镇旅游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对历史文献、文学作品、诗词歌赋中的文化内涵开发利用力度远远不够,地域性文化潜能尚未得以充分释放[4]46,旅游文化品位亟待提升。江南古镇旅游文化策划、旅游整体形象设计、旅游产品定位、旅游文化品牌营销等精确定位工作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三)传统文化精华缺乏有效运用
重新打造具有历史内涵的江南古镇文化,需要挖掘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谓文化底蕴,并非简单地按照设计图纸盖上一座又一座的仿古建筑来粉饰古镇的表面,而是要进行深层次的文化反思,什么形式的文化才是真正的江南文化[5]15?是否可以另辟蹊径,从中国古代诗词歌赋、文献典籍中提炼江南古镇的文化精华,并以此为据对古镇文化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