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观视域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价值的实现路径.docVIP

实践观视域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价值的实现路径.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实践观视域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价值的实现路径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价值性与科学性,要通过教学主体的实践来实现和检验。实践观作为实现自我生命本质的取向,影响着教学效果和教学价值生成,指引着教师的教学实践。超越主客体对立的主体间双向互动,激发学生创造性的理性教学过程,追求自我产生动力的和谐教学场域必然成为教学价值实现路径的指向性选择。   关键词:实践观;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价值; 实现路径   DOI:10.15938/j.cnki.iper.2015.03.015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5)03-0060-03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教育学理论中实现教学价值的指导性原则,遵循实践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价值实现的必然要求。“思政课”的教学价值是指“思政课”教学能满足教学主体需要,并内化为意识和动机,外化为良好的行为和品德,从而实现主体的进步和发展。在此价值目标定位下,实践观指导下的“思政课”教学价值的实现,要在消解二元对立的思维基础上,超越主客体对立,激发师生创造性,实现自我生命的本质,以期为实现“思政课”教学价值寻求有效路径。    一、主体间双向互动是教学价值实现的前提    价值是客体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关系,主体需要和客体自身都是复杂多变的,因此,主客体关系必然是多元的。实践观指导下教学价值的实现,是多样主体在需求的驱动下,通过双向互动,激活教学价值生成的过程。    1.认同主体的多样性    多样性是指事物的种类和表现方式多种多样。“思政课”由于其特殊性质,主体的角色和地位总是相对的,由于角度不同,教师和学生即可能是教育主体又可能是教育客体,既是教育者又是被教育的对象。教学过程中主体起着主导作用,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均转化为主体,即客体主体化,这是“思政课”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而客体主体化只有在主体和主体相互承认和尊重对方主体身份时才能实现,形成主体间相互了解、相互需要、相互影响的关系。据此,教学中要构建三对主体关系:第一,师与师之间的“双主体”关系,是一种相互促进和提高的存在。第二,师生之间的“双主体”关系,是一种平等和民主的存在。第三,生与生之间的“双主体”关系,是一种激励和表率的存在。这三对主体关系,是对主客体关系的扩展和超越,在某种程度上是个人主体性发展的必然。主体间不再把教学视为实现目的的手段,不再把知识作为教学的唯一目的,更关注的是教学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实现的和谐统一。达到德国哲学家马丁?布博(Martin Buber)倡导的“我――你”的“主――主”平等、交融、相通。    2.坚持需求与驱动相结合    前苏联心理学家包诺维奇提出道德教育的“活动――动机理论”[1],认为需要与活动对象结合是人的动机。根据此理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而驱动是与主体自身需要的层次性和迫切性、发展性密切相关的。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现实需要的人,教学活动是在其自身需要的驱动下进行的,需要是前提和基础,也是目的和归宿,反映主体的能动性,决定了人的活动都需要一定的意识和思想。实践观指导下的教学要注意:第一,需要越强烈驱动力越明显,指向性和冲动性也越突出。第二,引导学生对需求的分析和定位。由于学生年龄、受教育程度、理解能力等不同,许多学生并不能明确意识到对“思政课”教学的需要,甚至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    3.构建双向互动的模式    在“思政课”教学中主体间能否共同参与,积极互动,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直接关系到教学价值生成,关系到教学效果。双向互动是主体与主体之间交互作用的一种模式,而实践观指导下的模式要突出体现主体间关系的平等性、互动性、共生性和转换性。具体表现:第一,双向互动追求的是主体间“视界”融合。思想与思想碰撞,心与心交流,相互激励和促进,求得共同发展。第二,双向互动中教师与学生人格上都是独立和平等的。    二、理性的教学过程是教学价值实现的关键    在实践观指导下追求有价值的教学,需要把教学价值转向过程中,用“正确的方式展开正确的过程”,即教师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取主导与多样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和优化选择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价值。    1.清晰角色定位并激活兴趣    教学是一种关系性与连续性存在,每一个环节都可能蕴含着促进学生发展的经验。教学中教师要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解决复杂综合的问题。教师的行为和情感表现,对待学生的态度,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处理能力等特性及其教学状况成为影响教学效果最突出的因素。第一,投入、关心、关注,是教师内在情感和外在态度的主要表现。教师课堂上的激情和兴趣,看似一种习惯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