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有底蕴更要有底气,有底气才能够大气
公元 1035 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在今苏州中学校址上创办苏州府学,首开东南兴学之风。从 1035 年到 2013 年,苏州中学走过了近千年的历程,但办学历史未断,校址始终未变,格局基本保存,这在中外教育史上都是罕见的。
诚如张昕校长所说:“有底蕴更要有底气,有底气才能够大气。”在姑苏城南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苏州中学以“诚思信勇”为校训,不断积淀底蕴、增强底气、追求大气,薪火相传,桃李芬芳。
张蕾,苏州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苏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
【名师精讲】
辞取达意
――谈写作语言
语言这个东西,意内而言外。孔子曾说过:“辞,达而已矣。”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解释道:“辞,取达意而止,不以富丽为工。”也就是说语言不在有多么华丽,能够达到你要表达的意思就可以。我认为,这一条是对中学生写作语言的基本要求。
也许有的同学会认为,我从小学开始写作,难不成到了中学阶段,还达不到这一要求?
首先,“辞取达意”的要求不是先在“达”上,而是先在“意”上,即意在辞先。很多时候,不是同学们不会清楚地表达,而是在表达前并没有想清楚要表达的内容。南朝梁代的文学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里就说过:“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情理是文章的经线,文辞是情理的纬线;经线正了纬线才能织上去,情理确定了文辞才能畅达,这是写作的根本。这情理就是你先要想清楚的“意”。
想表达好,先要会动脑。对事物的认识、对生活的体悟、对人生的洞察,这些,也是你平时要跟着生活、跟着老师学的。为语言表达而学语言表达,只会越走越窄。
再来说说这“达”字。“达”最基本的要求当是表达清晰精准,请看《我的秋播》文段:“凉爽的秋季来临了,我取出贮藏已久的种子,将它们分了类,大一些的先泡水催芽,小的就直接下种。我用小勺子将特别配置的育苗土一勺一勺填进育苗的花盆,用手轻轻摁一下,把土填平,然后浇水,直到盆土湿透。许多种子十分细小,用手很难一粒粒分开,我就用牙签先在土面上戳一个个小洞,把牙签沾湿后用它把种子一粒一粒放进洞里,最后再用喷壶从上空喷雾,让种子能与泥土贴在一起。接下去,就是漫长的等待……”由于作者本身就是个爱花之人,这次又是她的亲为,所以“意在辞先”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具体表达上,作者还是很注意步骤的清晰和用词的精准。取种、分类、略写催芽、详写下种过程:填土、浇水、戳洞、放种、喷雾。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为什么要这么做,写得清清楚楚。
也许同学们会觉得明白如话的语言太浅近太平淡。清代的刘熙载在《艺概 ? 诗概》说过:“放翁诗明白如话,然浅中有深,平中有奇,故足令人咀味。”其实,为文之道亦如此。
细细品味上面的片段,会发现作者播种时的用心投入、细心平静,仿佛这个世界只有她和她的秋播。而且,她开始漫长的等待,因为有期待有希望。这在当下求快求利的竞争环境中,正是因其难得而令人称奇,秋播正体现了作者的生活观――平静而充满希望。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归有光《项脊轩志》的结尾,“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同样明白如话而又意味无穷。
看来,明明白白、自然如话的语言,比那些刻意求新求深,追求所谓文采的语言更具品位,更耐人寻味。如此达意之辞,足矣!
【题目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镜”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是以某一个具体物象为题目的作文。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思,即显性意义,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含义,即隐性意义。命题人的意图往往是落脚在物象的寓意或象征义上,如,由“门”想到“心灵之门”、“国门”等,要打开国门,开放、包容、交流等;由“灯”想到光明、温暖、希望等。这类题目一般要“虚化”才能写出深意。
“镜”是指用来映照形象的器具,即镜子。《大戴礼记?保傅》说:明镜者可以察形也。《汉书?谷永传》说:以镜考己行。《战国策?齐策》说:窥镜而自视。即通过“自视”,达到“察形”“察行”的目的。唐太宗“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句名言更是道出了镜子的隐性意义――“考己行”、“明得失”和“知兴替”。至此,行文就有了方向。
【例文】
镜
□江苏省苏州中学 沈静心
我站在公交站台前候车。
百年名校 昨天下了一夜的雨,地上还有这一块那一块的水潭。我望了望自己脚边的水潭,它安静地占着一隅,水面如镜,能映出我模糊的身影。用脚尖轻轻一点,那水面瞬间漾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波纹,原本倒映出的身影也随着波纹散开,起起伏伏,看不清原来的模样。
突然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