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化学专题 王海胜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 [1]ρ在RNA的存在下能水解ATP 说明它能与新生RNA链结合,并可能应用ATP放出的能量将RNA链从酶和模板中释出。 [2]ρ可能与RNA聚合酶结合 编码ρ因子的基因rho发生突变时产生的某些ρ蛋白质仅能在RNA聚合酶的β亚基也发生相应突变时才能有RNA合成的活性。 [3]ρ因子是一种酶 已知RNA聚合酶本身能识别DNA模板中依赖ρ的终止顺序,而ρ因子是在以后才发挥作用而释出RNA的。即使是在没有ρ时,RNA聚合酶也在依赖ρ的终止子处暂停,不过以后仍继续向前进。故有人认为,即使有一个很弱的发夹也可使RNA聚合酶停止前进。此时ρ因子即可与之结合而将聚合酶和RNA解离下来。所以ρ因子也是一种酶。 E.coli存在两种转录终止调节方式: ? 衰减 RNA链过早终止 ? 抗终止 阻止终止的发生,使下游基因表达 对于其终止的情况了解很少 只有少数的例子搞得比较清楚 在爪蟾中有两个重要的rDNA转录终止位点:T2和T3。T2是28SrRNA序列3′末端下游约235bp序列。T3是排列在下一个转录单位的上游约200bp处T2和T3都含有7个碱基的保守序列:5′-GACTTGC-3′。 T2是前体rRNA转录的初始终止位点。 T3是作为“失败-保险”的终止位点, 由于rDNA转录单位是串联排列的,所以“失败-保险”终止系统让RNA Pol分子可能在一个转录单位上起始和转录 多数转录的初始产物无生物活性,在生物体内进 行加工处理后才具有生物活性。 转录后加工(post-transcriptional modification) ( post-transcriptional processing): 是指将各种前体RNA分子加工转变成有功能的、 成熟的各种RNA(mRNA、rRNA或tRNA等) 的过程 真核的前体分子 tRNA数目多、成簇排列、初始转录本均为单顺反子、有基因间隔区 例如 爪蟾 tRNA基因数目>200拷贝,酵母约有400个tRNA基因,是一种重复序列; 真核的前体分子 tRNA中含有内含子。 其加工过程要剪接内含子,都要加CCA(真核tRNA前体均为II型) 真核tRNA内含子的切除和其他内含子的切除是不同的: 典型的真核生物成熟的mRNA mRNA帽子功能: 加尾信号 如果改变5‘?AAUAAA?3’位置,加尾位点改变。 缺失5‘?AAUAAA?3’顺序,则不发生加尾。 富GU序列和紧随其后的富U序列对正常的加尾不可缺一, 如保留富GU顺序,除去富U顺序,加尾效率仅及对照的30%。 如保留富U顺序,除去富GU顺序,加尾效率降至10%。 同时缺失GU序列和富U序列,即使保留5‘?AAUAAA?3‘ 顺序也不能进行加尾。 此外,GU/U序列与5?AAUAAA?3顺序的相对位置也很重要,如在5?AAUAAA?3顺序的下游插入16 bp,加尾效率只有正常的10%。如在GU序列和富U序列之间插入5 bp,加尾效率丧失70%。 严格说来切割信号和加尾信号是不相同的。前体mRNA切割的位置处于5?AAUAAA?3下游15-25 nt之间,由切割酶专一性识别。poly(A)多聚酶只是利用已产生的3游离末端将腺苷酸逐个连接,加尾信号实际上是5?AAUAAA?3以及下游一段不能少于8 nt的顺序。一旦mRNA前体被切断之后,多聚腺苷酸化立即开始。多聚腺苷酸化可细分为两个阶段,首先依赖5?AAUAAA?3信号和与之结合的CPSF缓慢合成约10个核苷酸,然后依赖已合成的寡聚腺苷酸迅速在其末端加上200或更多个腺苷酸。 poly(A)的功能 增加mRNA的稳定性 将携带或缺少poly(A)的球蛋白mRNA注入到蛙卵中,结果发现,在6小时后缺少poly(A)的球蛋白mRNA不再进行翻译,而携带poly(A)的处理仍然正常合成球蛋白。最简单的解释是,poly(A)有助于增加mRNA的稳定性 提高mRNA翻译效率 mRNA的翻译需要PAB I(poly(A) binding protein I,poly(A)结合蛋白I)的蛋白参与,它们与poly(A)的结合可提高mRNA的翻译效率。如果在mRNA样品中加入过量的poly(A),可急剧降低蛋白质合成的数量。原因在于大量poly(A)与PAB I因子竟争性结合,使mRNA缺少必需的PAB I,因而不能有效翻译。此外适当延长poly(A)核苷酸数目可控制mRNA的翻译。活细胞中很少mRNA的poly(A)长度少于30 nt,低于这一长度mRNA不能翻译。 poly(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pep人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英语全学期课时作业练习题.doc VIP
- 电气控制与PLC教案.pdf VIP
- NBT20277-2014 A240(S32101)双相不锈钢焊接规范.pdf VIP
- 2025秋人教版(PEP)(2024)三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docx VIP
- 初一英语文化课件.pptx VIP
- 高标准农田监理大纲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doc
- 第一单元 第1课《可爱的我们》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2025湘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pdf
- 2025云南省中职职教高考职业技能考烹饪类专业理论测试模拟05.doc VIP
- 客服人员心态与沟通技巧培训PPT.pptx VIP
- 农村公共卫生与健康促进.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