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德育在书法教学中的渗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德育在书法教学中的渗透【摘 要】在书法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书写能力的提高,还要充分挖掘蕴含在书法中的德育因素,充分发挥书法艺术美的育人宗旨,使学生的心智与德行一同成长,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知识水平大有裨益。【关键词】书法教学;德育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养成教育;激励表扬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9-0064-02一、挖掘书法渊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幼儿园直至大学的教学、育人全过程中去,特别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因此,在书法欣赏教学中贯穿爱国主义教育,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形式。1. 文字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国书法是关于汉字书写的艺术,它的起源是从汉文字形成开始的。从现有的文字资料来看,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字”,它体现的“六书”的成字方式比较清楚,已经是一种较成熟的文字。周朝晚期至秦统一之前出现了“大篆”,它是一种比甲骨文更加抽象、更加趋于工整的文字。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大力推行“书同文”,在全国规范汉字,出现了“小篆”,它是按照易辨易写、易推广的一种规范篆书。隶书始于秦,兴盛于汉代,它比正规的篆书书写更加方便,是汉代公文、立碑的正式文字,汉代还出现了在竹简、木牍上书写的“简书”,以及为书写方便而形成的“章草”,“今草”就是从章草发展演变而来的。魏晋时代的书法艺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钟繇等人使楷书初步定型,王羲之父子使行书、草书达到了高峰。他们的贡献,对后来的书法艺术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唐朝是楷书发展的鼎盛时期,初唐的几位书法大家,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将隋以来的楷书更进一步法度化,建立了尚法的唐楷典型;颜真卿、柳公权等也为唐楷法度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唐代在书法史上,是继魏晋之后又一个辉煌的时期。在上述基础上,中国书法又经历了宋、元、明、清时代的不断发展,至今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纵览中国书法的历史,我们无不感到祖先的勤劳和智慧,无不感到祖国的伟大,作为炎黄子孙,爱国之情油然而生。笔者在书法教学过程中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汉字象形的特点,挑选有代表性的汉字,按照汉字演变的历史顺序,用篆、隶、楷、行、草等不同的书体展示出来,让书写流动起来,这样形象、生动的现代化教学方法使学生更感兴趣,教学更直观,更生动形象,效果也更好。2. 赏析历代名家碑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艺术风格特点的古代名家名作,如篆书《峄山碑》,隶书《曹全碑》,行书《兰亭序》,欧阳询《九成宫》、颜真卿《勤礼碑》、柳公权《玄秘塔碑》等楷书作品。介绍这些书法作品的用笔、结构、章法上的特点及名胜古迹中的牌匾墨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领学生在欣赏艺术的过程中叩开书法艺术之门,使学生的艺术情操得到升华,从而激发浓厚的书写兴趣。二、讲述书家人品和故事,重塑美好心灵1. 书家人品宋代诗人陆游说:“学书当学颜。”明代书法家傅山提出“作字先做人”的观点,一个人只有品行高尚、胸襟宽阔,才能领悟书法的宽广豪放之气势、柔美秀丽之风尚。比如,王羲之“骨硬”,柳公权豁达大度,郑板桥体察民情,虞世南“德行忠直”,颜真卿忠直刚烈,蔡襄“才德俊美”,黄道周“不谐流俗”……令人高山仰止。这些传世佳话随同他们的书法作品在中华文化史上一并闪着耀眼的光华。讲述这些内容,引导学生向人书俱佳的书家学习,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从而影响学生在书法练习过程中养成沉着冷静、坚持习字的习惯,克服心浮气躁的毛病,培养做事有始有终、勤动脑、善观察的良好品质。这就是书如其人的道理。2. 书法故事在书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生动的语言叙述历史上英雄人物、著名政治家、知名学者的故事,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民族气节和正确的人生观、是非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例如,曹操不但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出色的诗人、书法家,陕西汉中博物馆还保存着他专门为书法家钟繇而写的“衮雪”隶书碑刻。相传,曹操喜欢梁鹄的书法,便把梁鹄的字挂在帐中,一有空就练,连行军打仗也不放弃读帖。曹操、钟繇、梁鹄这些书法名家在一笔一画的书写练习中获得韧性与耐力,形成锲而不舍、精力专注、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三、充分挖掘碑帖内容中的德育素材,巧渗德育书法教学注重临帖,碑帖内容十分丰富,并不需要教师刻意讲解,只要充分挖掘碑帖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的德育便会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在书法教学过程中,笔者常常找出碑帖中有关励志的词语和句子,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书体风格在认真书写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升德育水平。例如,根据《勤礼碑》的内容教五年级学生写“自强不息”时,采取恰当的方法适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仅让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