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江苏省镇江市南门小学 王玉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小学 2、学科:语文 3、课时:1 二、教学课题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两首》第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材分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作于梓州。延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作者喜闻蓟北收复,想到可以携眷还乡,喜极而涕。全诗毫无半点饰,情真意切。读了这首诗,我们可以想象作者当时对着妻儿侃侃讲述捷报,手舞足蹈,惊喜欲狂的神态。
前四句由“忽传”到“初闻”,再到“却看”“漫卷”,几个连续动作把惊喜之情描绘得活灵活现。后四句通过想象,尽力描写“喜欲狂”时的激动心情:他不但要高歌痛饮,而且恨不得乘着大好春光马上回到家乡,准确地表现了诗人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首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并背诵。
2、理解部分词语在古诗中的意思,如“涕”“青春”“妻子”“却”等,能说出古诗的意思。
3、品味诗句,通过关键词语体会诗人表达的“喜”,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4、积累杜甫另一首古诗《春望》。
教学准备:
1、在百度中搜索《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并对其进行选择、整理,制作成PPT课件用于课堂教学。
2、在百度中搜索《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朗诵视频及诗人、背景介绍等。
3、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相关教学材料,进行了学习。 四、教学方法
借助网络搜索,查找杜甫生平、安史之乱背景、古琴配乐、适合的PPT,辅助自己的教学,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中了解更多。
以读为主,层层推进:读准字音,理解字意;读出画面,了解诗意;读出情感,感悟诗人强烈的“喜”之情。在感悟诗人情感时,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从哪儿读出了诗人的喜
1、杜甫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你了解他吗?
2、【百度搜索】了解杜甫/view/2211.htm
3、他的诗作沉郁顿挫,深刻悲壮,但有一首诗例外,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诗,齐读课题——。
谁能说说诗题的意思。(河南河北:指黄河以南以北地区,相当于今河南、河北、山东一带。安史之乱/question/181739996.html?fr=qrlcid=761index=1fr2=query
4、“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种种痛苦和灾难。突然有一天,诗人在四川剑外听到了官军收复失地的胜利喜讯,诗人多年的沉郁一扫而光,喜悦之情喷薄而出,写就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让我们带着喜悦激动的心情再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了解诗意。
1、自读诗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指名读,有哪些字音要提醒大家的?
在读古诗时讲究节奏和韵味,请听配乐诗朗配乐诗朗103346.shtml
再读,读出节奏。
2、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你打算怎样来理解这首诗?(结合注释法、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悟、结合插图、与同学交流等方法。)选用这些方法去理解。
3、理解字词的意思。
(1)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字词的古今意思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类词,我们一定要弄明白诗中的意思。 涕 却 妻子 青春
(2)诗中还有一些词的意思,你明白了吗?
初 漫①水满了流出来;②满,遍布;③随便,不受约束。 即 下
(3)诗中有许多地名,借助地图来认一认是最好的办法了。
【百度搜索】(课件中第六张有地图)/photos/1202_20092525201158.ppt
剑外 蓟北(老巢) 巴峡、巫峡是诗人的必经之路,襄阳是杜甫的原籍,洛阳则是他的故乡
1、看到了这些画面,你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感情吗?
你从哪儿读出了诗人的喜?
2、品读感悟:从哪儿感受到作者的“喜”?抓关键词语,说说你的理解。
(1)交流第一句。“涕泪”是怎样的泪?
“安史之乱”,2600多个日日夜夜呀,杜甫日日夜夜都在盼望着早日结束漂泊的生活,重返故乡。2)交流第二句。“愁何在”曾经有哪些愁?
安史之乱给国家、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此时,患难与共、历经风雨的妻子儿女愁云不再,脸上喜气洋洋。
“漫卷”漫卷诗书,随手胡乱地收拾诗书,再也无心读书, 这对于一个读书破万卷、爱书痴迷的诗人来说,是一个极为反常的举动,这样的描写恰当地把诗人喜悦的心态逼真地表现出来了。3)过渡:这种喜悦诗中字字流露,你还从哪儿读出诗人的喜?放歌纵酒? 诗人借酒释放心中兴奋的情绪。一个52岁的老者,也要开怀畅饮,可以看出诗人的喜悦,诗人有着年轻人一样的狂放。这个时候的杜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