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勿以善小而不为”说开去“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已经家喻户晓,我曾经以“善良,让我们离写作的幸福最近”为题,结合班级学生一直坚持的评论训练,重点交流习作选材和立意的经验。这次,我大胆地将“勿以善小而不为”用在了习作活动中。一、 优化习作的节奏上学期,我用一周的时间,让同学们各自连续、多角度观察一个人物,找到他值得自己感恩的真实细节。我格外叮嘱:“每天只需要用一两句话,如实记录这个人物的一个方面,千万不要写成长篇文章,欢迎配图。”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开了。他们究竟会选择观察谁呢?一周后,水落石出。以下是陈思羽同学的记录――2015年12月21日 星期一今天,奶奶一大早就起床给我煎鸡蛋饼,这是我最喜欢吃的早饭。2015年12月22日 星期二今天,我发现奶奶的手指裂开了。天气太冷,奶奶还帮我们洗碗、洗菜、洗衣服,很辛苦。2015年12月23日 星期三今天,奶奶烧了我最爱喝的鸡汤,她怕鸡汤溢出来,这大半天就一直守在汤锅旁。谢谢奶奶!2015年12月24日 星期四今天,妈妈出差了。晚上,奶奶一直等我写完作业全部收拾好,才肯去睡觉。2015年12月25日 星期五今天,奶奶接我放学回家后问:“你的脚冷吗?”我点点头。奶奶就打来一盆热水,拿来小板凳,我坐下来,把脚伸进热水里,一股暖流从脚底传上来,全身顿时暖和起来。钟可涵同学则记录了关于外公的《老白鸽的一周》――2015年12月21日 星期一忙碌的老白鸽今天菜真多,电焊课又拖堂,老白鸽都快没时间择菜、切菜了,他一会儿切萝卜丝,一会儿择芹菜,两只手一刻也闲不下来。老白鸽看起来真开心。2015年12月22日 星期二开心的老白鸽今天,老白鸽不那么忙了,我们玩了一会儿3D打印笔。老白鸽教我立体制作,我一会儿就学会了,老白鸽和我都开心地笑了。2015年12月23日 星期三聪明的老白鸽“哇,这什么题啊!”我对着《高分拔尖》上的附加题大吼,老白鸽过来看了看,在题目上圈了几个关键词,又在草稿纸上写了几个式子,耐心给我讲解,在讲到第三个式子时,我茅塞顿开。……最后,看一些学生的一周记录节选:2015年12月23日 星期三今天开始,我要喝中药。妈妈把她的手机闹铃定在了凌晨5点钟,她要提前泡中药。(蔡柠泽)2015年12月23日 星期三早晨起床,我的头发乱得像稻草,怎么也梳不平,妈妈喊道:“蒸包子??!蒸包子??!”她把一块热气腾腾的毛巾铺在我头顶,五分钟后,我的头发被热气蒸得平坦又顺滑。这是学生张曦的配图记录之一。她所说的“拔河比赛”是学校“爸爸进校园”的活动,张曦爸爸出差一回来就直奔学校拔河活动的现场,作为报名参加拔河活动的家长代表,这个爸爸的确不遗余力!显而易见,以上每一天的三言两语,都能扩写成一篇情真意切的佳作。接下去,我用一周的时间评论本次习作训练,在曾经的“感恩点滴”里,找到一个最有话可说的内容,写成一篇完整的习作。这个“点面”交替的习作记录,在习作篇幅上也实现了“短长”变化,对大部分学生而言,习作的压力实现了“弱强”穿插,人性化地缓和了学生对习作的回避情绪,提高了习作的实际效率。二、 巧用习作的契机四下语文配套的《补充习题》中有一篇叫《童鱼》的补充阅读,没有任何习题设计。我们班学生养成的阅读习惯是看见文章就批注,水平或许有高低,态度一定要端正。批改这一课作业的当天,我特意从家里抱了一个养着六条金鱼又飘着水草的玻璃鱼缸进了课堂。那一节课要学的课文,是紧跟着《第一朵杏花》的《燕子》。我给了大家三次猜谜的机会:“猜猜我为什么带着鱼缸来上课?”一阵不易察觉的犹豫之后,三个学生作为代表发言:“干老师想让我们学习《燕子》,观察金鱼!”“干老师想让我们按照《燕子》第1自然段的方法,从整体到局部描写金鱼!”“干老师想让我们发现金鱼在水草里游来游去,体会《燕子》一课里燕子和春光相映成趣的感觉!”同学们层层递进,认真严谨的发言,让我欣慰于他们对学习的关注与敏感。可惜,他们完美的猜测,真的不是我带鱼缸来上课的初衷。又有一个学生恍然大悟似的高高举起手:“我们的《补充习题》里有一篇文章叫《童鱼》,那里面提到了童第周选择了金鱼和鲫鱼来研究,最终培育出了单尾的金鱼……干老师今天带来的就是单尾的金鱼!”我不由得连声称赞。这个学生清楚地复述出一篇泛读文章的内容就值得肯定。我端着沉甸甸的鱼缸,凑近同学们的座位,让他们看清这种生活中常见、容易被人忽视的普通小金鱼。这一周的评论主题随机产生――“有趣的语文课”,不仅仅局限于观看“童鱼”的这个细节,也可以结合近期语文课有独到的发现。梳理一下我的思路:如果只是就《燕子》而“写小动物”,同学们的眼里就只有金鱼或充满生气的鱼缸,再往下就很难拓展出广度与深度。不由地联想起那一次由我牵线搭桥的班级“猫咪见面会”。学生虞杨在妈妈的配合下,用猫笼装来了家里的两只宠物猫:加菲猫妞妞和英国短毛猫小灰灰。见面会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