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的“鸟人”们.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洞庭湖的“鸟人”们 秋冬时节,洞庭湖畔常见准备在此越冬的大群红嘴鸥 小白额雁是洞庭湖区域最具代表性的鸟种 紫水鸟 水雉 护鸟人易飞跃正扛着单筒望远镜走在湖边堤岸上,忽然听见“嗷”、“嗷”的叫声,他立马仰起头,一排灰色的影子正在高远的天空中快速移动着。不出5秒,易飞跃对身旁的同事说:“22只。”这排灰影是22只飞起的豆雁,棕灰色的羽毛、细长的脖子、较大的体形、嘹亮的鸣叫和编队飞行方式,易飞跃通过这些特征辨识出了它们。易飞跃是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桑湖管理站的站长,已经在洞庭湖边监测了19年水鸟。洞庭湖是目前仅存的两个与长江自然连通的湖泊之一,受长江和湘、资、沅、澧诸水系水量周期性升降影响,这里形成了水、沼泽、浅滩和低岸等复杂的自然地形,加之湖区面积广大,为不同种类的候鸟提供了适宜停留、生存的栖息地。易飞跃所在的管理站管辖着的采桑湖、大小西湖及周边水域,是东洞庭湖保护区的核心区。根据此次同步调查的初步数据,这里的冬候鸟数量,占到整个湖区的四分之一以上。对管理站所辖水域范围内的水鸟,易飞跃可说是了如指掌。“水鸟只要来了我就有印象,能做到‘心中有鸟’,至少知道管辖区域有哪些鸟,啥时候来的,啥时候会走,在哪里集中,有什么变化。”冬天的早晨,只要是能见度足够时,易飞跃都会登上管理站旧办公楼的楼顶,拿起双筒望远镜,从这栋位于湖畔高处堤坝上的房子向远望。水中游着的罗纹鸭、赤膀鸭,岸边张开双翅晒太阳的鸬鹚,在浅水区用嘴划拉着觅食的成群的白琵鹭,草滩上咀嚼着苔草的豆雁、小白额雁――看到三五百米之外,这些鸟儿各安其位,易飞跃的心也跟着安定下来。日子的平淡会被一些意外到来的鸟儿打破。易飞跃记得清楚,去年12月20日,他像往常一样爬上屋顶,开始清早例行的观望时,望远镜镜头中突然出现了两只不易辨认的新鸟。“毫无征兆地,我在屋顶上突然发现两个大家伙,站在泥堤上跟鸬鹚抢食。来了两只平时没有的新鸟,我也很激动。”看着比鸬鹚个头儿还大的灰白色大鸟,根据自己模糊的印象,易飞跃觉得它们可能是鹈鹕。但新记录的鸟种,他说“我一个人说的不算”。他连忙给保护区管理局的其他同事打电话,当天晚上,大家通过观察,一致确认这两只意外来客是全球易危物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卷羽鹈鹕。这是它们首次在东洞庭湖被监测到,为保护区增添了一个鸟类分布的新记录。每天早上的观察、每日固定的巡护和每月逢“8”日的监测――易飞跃说,相比于“工作职责”,他更愿意将这些日常监测和巡护看作一种生活习惯。但在19年前他初到保护区时,可并不是这样。“1996年,我刚到保护区时,经常有人管我们叫‘空军’,只管几只鸟,地上啥都管不了。”90年代,保护区面临的一大威胁是公然的非法捕鸟。当时大家的想法没那么全面,只是“我管鸟,你不能打鸟”。至于对水鸟的监测,并不需要统计出种群、数量和分布,形成数据化的分析。“那时候我一个星期都不拿一次望远镜。”易飞跃说。 世界自然基金会长江项目湿地与水鸟保护项目经理雷进宇变化是在2000年以后。专门针对水鸟调查进行的培训慢慢多了起来,易飞跃每年都要到江西、湖北、湖南各地参加几次。2004年,国家林业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首次组织长江中下游地区水鸟同步调查,易飞跃就成了东洞庭湖调查组的成员。“我关于水鸟、湿地的知识积累主要是在那段时间。原来年轻嘛,还有一种玩的心态,后来人也成熟了,慢慢意识到了水鸟和湿地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易飞跃解释,水鸟是依靠湿地栖息的动物,因此对于湿地来说,它是重要的指示物种。动物对生态环境的变化常常比人更敏感,水鸟栖息习惯的改变可能直接指向食源、水质、栖息地环境,而这些变化最终都可能作用于人。相对于日常的一般性监测,同一区域、同一时间进行的同步调查更能准确地反映水鸟种群和数量的变化。例如在洞庭湖区域,同步调查可以避免一群候鸟从东洞庭湖飞到南洞庭湖后,两个保护区先后对同一批候鸟进行重复计数。中科院研究员曹垒也曾参与到此项同步调查。她的一项关于东洞庭湖越冬白额雁数量变化的研究同样能说明同步调查的意义。近几年,在东洞庭湖越冬的白额雁数量快速下降,但是通过小范围的水鸟同步调查发现,安徽升金湖的白额雁数量却在上升。进一步分析,研究团队认为原因可能是洞庭湖区秋季水位提前下降,导致苔草发育提前,以苔草嫩芽为食的白额雁迁飞到此时,成熟的苔草无法满足其生存需要,因此改变迁徙路线,寻找新的适宜栖息地。   除了日趋减少的白额雁,另一种日渐消失于东洞庭湖的候鸟也让易飞跃惦记着。“90年代在采桑湖站,随随便便就能看到100来只东方白鹳,现在每年只能看到两三只,2011年以来,最多时不超过7只。”易飞跃在社交网络中的头像都是稀有、优雅的东方白鹳,但是他说,自己并不会因为鸟种不同而对水鸟区别对待。倒是那些身负伤病的候鸟,总是激发起他内心的怜悯。就在开展水鸟同步调查的几天前,易飞跃刚刚救助

文档评论(0)

神话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03223011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