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木版年画产业兴衰的地理区位分析.docVIP

梁平木版年画产业兴衰的地理区位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梁平木版年画产业兴衰的地理区位分析摘要:本文详细分析了历史时期梁平木版年画产业形成、兴盛和衰落的地理原因,并讨论了这种地理影响对当前梁平县域经济发展的启示。关键词:重庆梁平;木版年画;地理区位梁平木版年画起源于明朝嘉靖年间,到清朝康熙、雍正时期已相当发达,民国时达到鼎盛。梁平年画产业在当时为什么能够如此兴旺?探讨年画产业曾经辉煌的原因,有助于进一步挖掘以年画为代表的梁平历史文化遗产的魅力,更为促进梁平当前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蓬勃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和借鉴意义。本文从地理学区位分析角度,分别从农业、竹资源与造纸业、交通条件以及文化底蕴四个方面,讨论梁平年画产业形成和兴旺的原因。一、梁平木版年画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1.有利的农业生产条件历史上梁平年画产业的形成与兴盛,首先得益于有利的农业(种植业)生产条件,包括气候适宜、耕地比重大、地势平坦等方面。梁平属暖湿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春季气温不稳定,初夏多阴雨,盛夏炎热,多伏旱,秋多绵雨,冬季温和,无霜期长,湿度大,云雾多。降水丰沛,多年平均降水1262mm;降雨多集中在5~10月份,雨热同期。适宜的气候条件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全县位于川东平行岭谷地区,山地、槽谷相间而行,槽谷地区以平坝、浅丘为主,是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带。全县耕地44%分布于丘陵区,56%分布在河谷平坝区;其中67%的耕地在海拔500m以下。尤其是南华、明月两山之间有宽达15km的平坝地带,历史上称“梁山坝子”,是四川盆地除成都平原以外少有的平坝地区,其中耕地尤其是水田集中连片分布,非常利于农业生产。自历史时期以来,梁平的气候条件和土地利用格局没有显著变化。有利的农业生产条件为梁平赢得了“金开银万,不抵梁山一半”的美誉,也为梁平木版年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物质保障。2.丰富的竹资源和兴盛的造纸业丰富的竹资源和兴盛的造纸业为梁平木版年画的生产提供了直接原料。梁平县位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适合竹子生长。县内及相邻地区的山地有着广袤的天然竹林覆盖;县内西北部有竹山镇、西部比邻四川大竹县,从地名可知这一地区盛产竹子。其中明月山内部槽地――百里槽一带,竹林茂密、遮天蔽日,形成了覆盖竹山、虎城、龙胜、屏锦等多个乡镇的“百里竹海”,其成片竹林达14万亩,竹类品种37个。其中就包含生长快、产量高的白夹竹,它可为木版年画生产所需竹纸提供丰富原料。在丰富的竹资源基础上,梁平的造纸产业在历史时期得到了长足发展,其最早可追溯到北宋时期。梁平竹纸的产品主要有三种:二元纸、粉笺纸、黄表纸。二元纸主要用于书画,粉笺纸专用于木版年画生产。梁平木版年画雏形是刷红纸以及在红纸上墨印简单的图案和神灵。历史时期梁平竹纸制造业规模极大,到20世纪50年代达鼎盛期。当时该县大小造纸作坊星罗棋布,最具代表性的有仁安村大石坝、七星村邓家、鱼鳞口等手工造纸作坊,其中仅七星镇仁安村就有上百家作坊。兴盛的造纸产业为木版年画生产提供了充足原料。3.重要的交通要冲梁平自古即为出入四川盆地的交通要道,其大致在3个方向连通四川盆地与外界交通,是蜀道上的重要枢纽。由县城向东连通万州,穿过三峡经长江水路可通往华中、华东地区。历史上相对封闭的四川盆地与中原地区的交通联系,主要依赖向东经三峡的水路和向北越大巴山、秦岭的旱路两条。其中盆地腹地和成都平原地区向东,如果完全走水路则需绕道川南的宜宾、泸州、重庆等地,行程漫长耗时;直接走旱路从邻水、大竹向梁平集中,再到万州换水路,则盆地内行程相对便捷、安全。所以梁平至万州之间自古客商往来频繁。现在梁平境内尚完整保存一段古驿道,即“万梁古道”, 资料表明其开凿于明代,清乾隆二年辟为驿道,大致经县城向东北,沿现在的沪蓉高速沿线到分水镇,再沿国道318经高梁镇到万州。由县城向西经大竹县,可进入四川盆地腹地以及嘉陵江中上游和川北地区;或由大竹向北经汉中谷地进入关中、华北地区。梁平木版年画的发源地和早期集散地袁驿和屏锦就在梁平通往大竹的路上。由县城向西南经过垫江、长寿可从陆路抵达重庆、涪陵或自垫江向西经邻水到广安、合川,进入四川盆地腹地。其中经垫江通往涪陵的线路即是唐朝著名的古蜀道之一――“荔枝道”的南段。荔枝道经梁平县城、屏锦、袁驿入大竹,再通过今天的达州、宣汉、万源、镇巴,沿秦汉时期“子午道”进入关中盆地。自唐朝形成荔枝道以来,直到明清时期,这条线路仍然是四川盆地以及云贵地区连接关中和华北、运输茶盐纸等商品的重要通道,梁平木版年画也经由此路销售到北方各省。4.深厚的文化底蕴因地处出入盆地的交通要冲,自古以来迁客骚人往来如织,梁平成为文化汇聚和交流的中心,直接促成了梁平本地文化事业的发展。南宋时期曾先后有著名诗人范成大和陆游游历梁平。范成大写下了大气磅礴的诗篇《蟠龙岭》;陆游留下了著名的律诗《蟠龙瀑布》。明朝中期梁平本地士子来知德,放弃功名、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