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1939年9月到1940年5月大半年的时间里,已经在东线大开拳脚、鲸吞波兰的纳粹德国,在西线战场却一枪未发。早就先后对德国宣战的英法两国,同样按兵不动。因为战局安静而诡异,评论家和老百姓看不下去了,称之为“静坐战”。他们想象着德法两国军队以马其诺防线为界,在各自的战壕里持枪静坐。可能因为这种想象挺生动的,以至于法军迅速被德军击溃,法兰西沦亡之后,整个欧洲舆论一边倒,痛斥法国政府消极防守的作战态度。“装甲兵之父”、英国将军富勒甚至说:“世界上最强大的法国陆军,对峙的不过26个德国师,却躲在钢骨水泥的工事背后静静地坐着,眼看着一个唐?吉诃德式的英勇的盟国被人消灭了。”真实情况是否如此?李德?哈特在他的长篇巨著《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中,对这段被普遍观念扭曲的历史,有过精彩的拨乱反正。他以冷静的笔触写道,法军的一败涂地并非因为采取了守势,“他们是败于他们计划中所规定的采取攻势一面。”换句话说,法国是因扑得太狠,才被德国绕到身后,一击致命的。事实上,德军的成功也不乏侥幸。首先,一位携带德国全盘进攻西欧计划的少校联络官,因为飞机迫降被同盟国捕获,导致希特勒不得不变更入侵计划。任何人都没法预料的是,新计划正中法军软肋,而如果沿用老方案的话,英法联军将有恃无恐,德国可能迅速失败。好笑的是,同盟国里相当一部分情报专家,以为意外获得的“入侵计划”是希特勒放出的烟雾弹。其次,德国在西线首次尝试机动部队(主要是坦克)快速渗入,切断敌军后方交通线,德军指挥部对于该战术的效果尚无预判,更希望谨慎行事。可是前线指挥官古德里安一意孤行,不听调令,这才突入敌阵,导致法国战败。总之,马其诺未能守护法国,是一系列复杂形势演进后的结果,不是某个团体天纵英才,抑或某个集团智商有限造成的。当然,彼时欧洲的“键盘侠”,就是愿意相信法军在马其诺后面倚枪静坐。至今这种说法还是拥有大片市场。李德?哈特写二战的历史,正是要消除人们想当然的偏见。李德?哈特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是我阅读二战有关论著里,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或许它枝节繁茂,读起来不算轻松。这样也好,关于这段历史,我们戏谑已经太多,是时候严肃一点。有句老话叫“你的确可以通过封面来判断一本书”。封面可以看到作者的志趣、编者的用心程度、设计者的艺术性……对于有经验的读者来说,是否要把宝贵时间“浪费”在这本书上,已经判断个七八成。国内出版物文不对题的颇多,只看封面或许有点主观臆断,但是简单了解一下作者,绝对有必要。我的个人观点是,看历史书应先看作者简历,因为任何人逃脱不了他生存的环境和时代,历史学家也同样如此。李德?哈特是英国人,必然站在同盟国的立场来看待战争,对英国方面的讲述也占据了最大篇幅。考虑到二战的是是非非公论已定,英国也确实发挥了最大抵抗作用,李德的立场倒也不算太偏颇。可惜的是,对于太平洋上方的硝烟,我们国内读者感同身受的中日、美日、苏日之间的对抗,李德关注太少,不能不说是巨大的遗憾。除了这些局限,李德?哈特堪称记述二战最完美的人选之一。我们常说,旁观者比参与者客观,或许是真理吧。但是一味旁观,只凭二手经验,不仅消减细节,更重要的是损失了直观的感受,难以写出伟大的作品。而李德?哈特不仅是二战的积极参与者,而且是一个战略大师。1895年10月,李德?哈特出生于巴黎,比阿道夫?希特勒小6岁。两人的共同经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都曾服役于军队。希特勒报名参加德国巴伐利亚预备步兵团,1920年退役时,不过是一个上等兵而已。李德?哈特明显混得好多了,他加入英国步兵队,1927年退伍时官拜上尉。一战的战败,迫使德国接受严厉的惩罚,在巴黎和会中被瓜分到几近崩溃。国内更是爆发了人类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一千万马克只够买一块面包。老百姓的怨气导致各种激进政治团体纷纷涌现。希特勒被上司派遣,调查一个自称“德国工人党”(纳粹党)的小政治团体的情况。可以说,希特勒是以特务的身份参加了自己第一次纳粹集会。在会场,他按捺不住,痛斥分离主义者,引起了与会者的注意和兴趣。两天后,希特勒突然接到一张明信片,通知他已经被邀请加入了德国工人党,开始他觉得“又好气又好笑”。随着不断参与活动,希特勒逐渐成为纳粹党的风云人物。这时候转头去看一战的胜利方,英法虽然社会生活和谐多了,对战争的恐惧却丝毫不减。法国意识到德国战后已经成为定时炸弹,随时爆炸。迫于和德国国土大量接壤的压力,法国政府花50亿法郎巨资(当时法国一年的财政收入)打造了马其诺防线。英国这边也是积极备战,各种战略理论层出不穷。李德?哈特退役后,担任《每日电报》《泰晤士报》的军事记者与《大英百科全书》的军事编辑,1937年担任英国军政部长贺尔?贝利夏的私人顾问,致力于英国陆军的改组工作。这时候,有意思的来了。在法国高级将领们墨守阵地战陈规的时候,一种新兴的战术理论在下级军官和参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