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华:苜蓿创业,从高中到大学毕业.docVIP

张振华:苜蓿创业,从高中到大学毕业.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振华:苜蓿创业,从高中到大学毕业初秋暮野,云雾缭绕。行走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大草原上,机播紫花苜蓿又长高了一茬,整齐的苜蓿苗像一条条绿带,给秋天的金黄色添了一抹鲜活。一个戴着眼镜的大男孩不时弯腰查看苜蓿长势,他叫张振华,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张之洞班”2014级学生,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榆林镇潮岱村的一名普通村民。高中尚未毕业就着手创业,机器培植紫花苜蓿,那一年,张振华仅仅是一个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大男孩儿。随后的大学生涯中,他致力研究苜蓿的培育工作,并登上中央电视台“创业英雄汇”节目寻求投资。身体里流淌着农民的血液,充斥着对自然和农业热爱的他有一个更大的梦想――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并借紫花苜蓿改善生态环境。大学前收获第一桶金从小就帮忙干农活的张振华,对土地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在与亲戚的一次聊天中,他了解到目前养奶牛需要一种高蛋白牧草,这种牧草本地没有,必须从外地或国外高价购买。他当时非常好奇,什么神奇的牧草内蒙古大草原都没有?后来才得知,这种牧草名叫紫花苜蓿。紫花苜蓿不仅蛋白质含量丰富、再生性强,所含的豆科牧草根瘤菌固氮还能改善种植土壤的质量,苜蓿根系可达5米,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是优良的牧草品种。但是紫花苜蓿产业在内蒙古并没有发展起来,一是因为苜蓿抵抗不了内蒙古高原的倒春寒,幼苗还在发芽期就会被冻死;二是机械化收割成本高,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导致种植的面积很小,满足不了与日俱增的高需求量,只能依靠国外进口或从外地购入,细心的张振华暗暗萌生了种植紫花苜蓿的念头。“不行,坚决不行!”和家人分享自己想创业的想法,首先就遭到了母亲地极力反对:“你哥哥辍学早,家里的孩子就你学习最好,这个村子也是你最有希望,为啥不好好读书,还要在家做农活!”张振华的妈妈认为,整个家族从来没出过大学生,家里唯一在读书的二儿子应该努力考上一所好大学,去城里找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而不是窝在家里种牧草,像父母一样无法摆脱农民的身份。见母亲这一关太难过,张振华转而“轰炸”父亲。苜蓿产业化培植的前期投资相当大,机械设备、土地整合、后期的人力物力,都是不小的开支。父亲担心儿子经验不足风险太大,起初并不支持。不服输的张振华蛮劲上来了,整整三个月,他只要放学回家见到父亲,就会念叨着苜蓿,念叨着项目,一条条地陈述自己的想法和规划,还给父亲举例子,说北大某某学生卖猪肉,清华某某学生卖米粉,都是一种创业的方式,而且他们也都取得了成功……渐渐地,父亲开始被儿子说动了,他感觉到了儿子坚定的创业想法,并且对项目的各项设置条理都很清晰。在向亲戚朋友询问了苜蓿产业的前景之后,他决定让张振华试一试,并给儿子投入了70万元作为“梦想基金”,用于前期购买收割苜蓿的机械设备。事实证明,张振华的创业想法是对的。在他高三那一年,拉自己的哥哥入伙,承包了家附近的1000亩土地种植紫花苜蓿。“高三的时候学习很忙,那也挡不住我总往田间地头跑,和那些苗苗好像是有感情的,看着它们一点点长高,特有成就感”。整个暑假,张振华都扑在了田地里,10月份后,他种的紫花苜蓿销售一空,获净利润150万元,这是张振华人生中的第一笔收入。小试牛刀获利后,张振华的苜蓿事业渐渐得到父亲的理解和支持,用张振华的话说“有老爸给自己把关,感觉每一步都走得特别踏实”。虽然创业刚刚起步就收获了不可小觑的成果,但仍然改变不了母亲反对的态度。一次在家准备吃晚饭前,爷俩合计着清算一下账目,太过专注的两个人正忙着核对近期的每一项开支,没有听到振华妈妈的问话,也没注意到妈妈的情绪变化,一直不同意创业的母亲瞬间爆发了,本来正在做油面的她撂挑子不干了,对父子俩说:“你们别吃饭了,以后也不用吃饭了,就整天地谈项目吧。”随后就愤愤回房,紧闭房门不作声。那天晚上,张振华和父亲灰头土脸地吃了碗白水煮面,草草地结束了当天的计划。瞒报专业,村里第一个农民大学生“一个高考超出一本线58分的读书好苗子,怎么非要选择农业大学,还回来和我一样务农呢?”这是至今一直纠结着振华母亲的疑问。高考分数出来后的第二天,一大早,见父母都在忙着,家里又没有网络,张振华没和任何人打招呼,就偷偷一个人到镇上的网吧,很坚定地将一志愿填报了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想去南方求学,换换环境,提升一下自己在农牧专业方面的常识。之前我根据自己的高考分数仔细查过,发现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实力很强,又很贴合自己的想法,就填报了这儿。”张振华说。得知儿子瞒报专业,张振华的母亲拉着他泣不成声,哭着斥责这孩子不听话。张振华是家族里第一个大学生,也是老家镇上有史以来第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家里祖祖辈辈都是地道的农民,全家人对他期望很高,母亲希望他填报电气、航空、自动化等机械类专业,以后能够生活得体面。但张振华却偏偏违背了母亲的意愿,他认为,家乡本土具有极其优越的自然条件,而且农业具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