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民俗学的一些知识(一)
荷丽节
荷丽节,又称洒红节,是印度三大节日之一,也是印度最盛大的节日之一,源于古人期盼丰收的活动,并迎接春天的到来,在每年的2月至3月间举行,节日里最有趣的庆祝方式就是涂抹色彩了,人们会用手或类似水枪的工具把各种色彩的颜料涂在别人身上表示祝福,因此中文还把这个节日翻译成洒红节,有点类似中国的泼水节,印度人认为脸上颜色越多越美丽
拔河
拔河是古老的游戏和运动,他起源于中国,并在全世界广泛流行,各执粗绳的一边,同时用力拉绳,以把绳中间系的标志拉过规定界线为胜
拔河,古谓之牵鉤……今民则用大麻絙长四五十丈,两头分繫小索数百条挂於胸前,分二朋,两向齐挽,当大絙之中立大旗为界,震鼓叫噪,使相牵引,以却者为胜,就者为输,名曰拔河间尺因眉距广尺得名,传为春秋著名铸剑工匠干将,遂立志复仇,以头贿客,代击楚王(汉赵晔)(魏曹丕)(晋干宝),可是残暴的楚王怕干将又替别的国君铸剑,就把干将杀了,要他未出世的儿子日后替他报仇
游百病
游百病又名“走百病”,流传于陕北各地的农村,是通过游览散步消除百病的一项健身运动,多在妇女 男女老幼往野外游玩, 穿新衣, 在中午一时左右, 路上山上或树下挤满人群,手抱花草, 非常快乐,老年人称为“游百病”及“洗百病”,不出去游百病及洗百病的人,一年到头就不会获得吉利
填仓节
正月二十五,俗称填仓节,这是汉族民间一个象征新年五谷丰登的节日,民间有老天仓与小天仓之分,正月二十五为老天仓,是民间的传统节日,有的说是为祭土地或祭磨神,意思是填满谷仓,家家户户都在自己的院子里或打谷场上,用筛过的炊灰,撤出一个个大小不等的粮囤形状,并在里面放一些五谷杂粮,象征五谷丰登,正月二十五填仓,是为了纪念一位好心的无名氏仓官
扫墓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纪念祖先的节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扫墓相沿已久,据史书记载,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 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远古时代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了“五礼”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 朝廷的推崇使墓祭活动更为盛行
雄黄酒
雄黄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一般在端午节饮用,有的从五月初一晒到初五
铁拐李
八仙中,铁拐李是年代最久,资历最深者,见诸于文献则较晚铁拐李岳》始有其名,一说乃西王母点化成仙,封东华教主,授铁杖一根,常行乞于市,为人所贱,后以铁杖掷空化为飞龙,乘龙而去为仙,遇太上老君而得道,嘱他的徒儿七日不返可化其身,六日即化之,乃附在一跛脚的乞丐的尸体而起,蓬头垢面,袒腹跛足,以水喷倚身的竹杖变为铁拐,故名李铁拐
打马球
马球,又称马上曲棍球,其英文名Polo源于藏语Pulu的音译,意即“球”是骑在马上用球杆击球入门的活动,在我国古代叫“击鞠”,尚没有确切的说法600年左右的波斯,随后传入吐蕃(现今的西藏),不少国家把马球作为一项高尚的体育活动在全国开展
戴艾叶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称为,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抖空竹
空竹,是中国民族文化苑中一株灿烂的花朵,也叫“地铃’,济南俗称“老牛” 抖空竹亦称“抖嗡”,天津,后经加工提高,有了竞技性质,并成为传统的杂技项目
台湾丧葬
台湾丧葬于台湾不只是一种丧礼仪式,在民间亦演变成相当重要民俗文化,丧葬殡仪仍十分讲究,台湾丧葬于台湾的生命教育课程中,亦为相当重要一环影响外,部分仪式或祭典也揉和平埔族的巫术文化,因此该民俗呈现出相当具有特色的复杂文化
繁峙秧歌戏
繁峙秧歌是流行于晋北繁峙( 繁峙县因寺庙多而得名,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属忻州市),初期的繁峙秧歌大多活动于节日,在广场上演出,繁峙秧歌逐渐发展丰富起来,至今仍存留有演变过程的痕迹,为研究中国戏剧发展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老北京庙会
北京的庙会有的是一年一度,有的一个月内就有数天,会期除固定的,还有不定天数的:每月逢九,逢三是土地庙,逢五,逢七(一般开庙10天到半月),初二的财神庙,十七,三月初三的蟠桃宫等等,有时一天还不只一处,所以说北京又是庙会的天下.想把所有的庙会详尽地统计起来实在是不太容易
上巳节
上巳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人们把荠菜花铺在灶上以及坐,认为可除蚂蚁等虫害;把莽菜花,认为衣服可以不蛀;妇女把莽菜花戴在头上,认为可以不犯头痛病,晚上睡得特别香甜
寒食粥
“寒食粥”源于春秋晋文公重耳追祭功臣介子推焚身之日的寒食节(古代的节令之一,在清明前一天),后来人们便融成一个节令,衍化为清明祭祖扫墓的风俗而流传下来,节日期间,百姓家家不许动烟火,需备麦粥等冷食,借此纪念
画额
画额,端午节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亦可驱避毒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