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东方的改革.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讲东方的改革与革命 一、革命与改革定义辨析 二、改革成为革命的催化剂 三、改革成为革命的替代物 四、改革与革命在20世纪东方的历史地位 一、定义辨析 Reform: reform is a set of changes and improvements to something such as a law, a social system, or an institution. Revolution: revolution is a successful attempt by a large group of people, often using violent methods, to change the political system of their country. 定义辨析 共同点:改变(change) 区别 1,途径:自上而下(改革);自下而上(革命)。 2,手段:和平渐进(改革);暴力激进(革命) 3,动力:精英推动(改革);群众参与(革命) 4,目标:制度性改良(改革);推翻旧的政治制度。 二、改革成为革命的催化剂 中国:慈禧(1861-1908) 土耳其:哈米德二世(1876-1909) 墨西哥:迪亚士(1876-1911) 哈米德二世治国术 奥斯曼帝国改革进程中的三种人 1876-1877年的政治变动:宪法国会的兴与废 哈米德二世加强政治上的专制:军队、警察与密探。 哈米德二世推行改革:教育、法制建设、铁路、电报、新闻出版。 迪亚士治国术 19世纪以来拉丁美洲的社会与政治 胡亚雷斯与迪亚士:自由与发展 迪亚士的精英主义路线改革:笼络精英、控制政敌、以土地资源吸引外资、与教会和解共建和谐社会、以铁的手腕镇压群众反抗 慈禧治国术 镇压戊戌变法(1898) 推行新政(1901-1911):在教育改革上,废科举、设学校、往海外派留学生;在经济上设立商部、奖励实业;在军事上,改革军制、招练新军;在行政上,裁汰冗员。到后期,“新政”甚至将政治改革也摆上了议事日程。1905年,清政府派大员出国考察立宪政体,1906年,慈禧决定准备宪政工作。1908年,清廷宣布了实行宪政的计划,计划在第9年,即1916年颁布宪法,并于1917年正式召开国会。1910年,又将准备立宪的日程缩短,定于1912年颁布宪法,1913年开国会。 改革成效(以墨西哥为例) 经济增长:矿业产值3000万比索——9000万比索(1880-1900) 中央集权的加强 “社会和谐” “美洲的巴黎”与“1900年《时代周刊》封面人物” 革命发生及原因 1908-1912年土耳其革命 1911年中国辛亥革命 1910-1917年墨西哥革命 农民的贫困 海内外革命分子的组织 受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拖累 西方的影响 革命的代价与意义 人员伤亡:墨西哥100万人死于战火(1700万)。 生产力下降。 军人政权上台。 意义:中国结束封建王朝政治,开始走向共和;为日后土耳其的革命与改革奠定基础;1917年墨西哥宪法的革命性。 三、改革成为革命的替代物 英国人的政治理念:监督、参与、分权。 知识精英成长为政治精英:国大党 从经济民族主义到政治民族主义 温和派与激进派 英国人的两手:镇压与推行宪政改革 一战前日本的政治过程 1868年明治维新: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公卿与武家同心,以至于庶民,须使各遂其志,人心不倦; 破旧来之陋习,立基于天地之公道; 求知识与世界,大振皇基; 将实行我国前所未有之变革。 1870s-80s自由民权运动、1889年宪法与日本政治体制 大正民主运动及其成果与局限性 1913年第一次护宪运动:军费问题。 1920s初第二次护宪运动:“打倒特权内阁”,“实行普选”,“改革贵族院和枢密院”。 1924-1932政党内阁时代。 1932-1945法西斯专政。 印度与日本改革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近代印度与日本在避免剧烈的社会动荡的条件下取代社会经济一定的发展。 印度由于没有经历革命,保留过多的社会保守因素,因而现代化进程步履蹒跚。 日本由于民主革命不彻底,导致日后走上法西斯道路。 四、东方改革与革命的几点思考 改革是一项艰巨的事业。 政治改革是决定东方能否摆脱“不改革等死,早改革早(找)死”历史宿命的关键。 精英阶层在政治改革上的共识是政治改革能否推行的基本前提。 当统治精英拒绝政治改革时,革命不可避免,这也是革命的历史地位。 * 天皇 (总揽统治权) 帝国议会 (贵族院、众议院) 内阁 裁判所 军部 贵族 * * *

文档评论(0)

dar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