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曾树生形象之浅析
摘 要:巴金在《寒夜》中塑造了一位典型的女性知识分子形象――曾树生。她一路追求着自己的幸福生活,却因无确定的目标、无实际努力始终游走在幸福边缘。曾树生的悲剧命运对当下社会的女性知识分子仍有警示意义。
关键词:女性知识分子、执着追求、目标茫然、幸福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1-0000-01
曾树生是巴金在《寒夜》中塑造的一位悲剧女性。巴金在《谈》中指出,“我当时是这样想的:我要通过这些小人物的受苦来谴责旧社会、旧制度。我有意把结局写得阴暗,绝望,没有出路,使小说成为我所谓的‘沉痛的控诉’。”从中可以看出巴金写《寒夜》就是为了控诉,控诉旧社会、旧制度对人们的摧残、迫害。曾树生的悲剧命运就是发生在那个黑暗年代。但曾树生形象不仅具有控诉旧社会的意义,作为一名追求幸福的女性知识分子,她对现代社会仍具有时代意义。本文不从当时万恶的社会、制度去分析她,只简简单单地从一个女知识分子追寻自由、幸福的角度来浅析她的形象。无论身在什么社会、处在什么时代,女知识分子总走在漫漫的追寻幸福的道路上。
一、追求之执着
曾树生是位漂亮、热情、充满活力的现代女知识分子。她一直不断地勇敢地追求着自由和幸福。她毕业于上海某大学教育系,曾与汪文宣有过共同的教育救国的理想。为了爱情,她可以不要结婚的形式与汪文宣同居。在当时她这种不受封建思想禁锢的行为是多么勇敢大胆。婚后特别是举家从上海搬到重庆后,黑暗而窒息的年代、硝烟四起的战争、生活上的困苦让汪文宣变得懦弱、毫无生气,而曾树生却从未减退她旺盛的生命力,从未停止她追求自由、幸福的脚步。她在私立大川银行里当职员,薪资较高,每天打扮得漂漂亮亮去上班,经常与同事出去玩。虽然偶有苦闷、牢骚,总体上来说她在愉快地享受着她的每一天,“我爱动,爱热闹,我需要过热情的生活。”她看不惯汪文宣的软弱、胆小怕事,喊汪文宣“老好人”。与婆婆的争执中,她不甘示弱,针锋相对,她不因婆婆的看不惯、瞧不起改变她任何的生活作风和习惯,仍然花枝招展地去上班,去约会。在战事吃紧,陈主任邀她去兰州时,她的内心有过激烈的争斗。留下还是离开在她内心里不断较量。终于,她还是踏上了她认为的追求幸福的道路,离开了那个寒意十足的家,离开了那个给不了她想要的生活的丈夫。
离开还不够,她决绝地要和那个家彻底分开。于是离开一段时间后,她写信给汪文宣:“可是我只能怜悯你,我不能再爱你。”“从今天起,我不再是你的妻子,我不再是汪太太了。”她要和汪文宣“离婚”,重新获得个人的独立,重新获得再次幸福的机会。
在两个月未收到汪文宣的信后,曾树生回来了,可屋已易其主。汪文宣死了,婆婆带着儿子离开了。她心里空虚,想大哭一场,可又想自己为什么要站在地摊前忍受寒风的吹打。她走得慢,然而脚步非常稳。她需要温暖。在受到沉重打击后,她仍然想着她要过温暖、幸福的生活。她仍然朝那幸福的方向迈出了坚定的脚步。
可以说,曾树生从恋爱、结婚、离婚,一路走来,她都是热烈地渴望着幸福。她不顾陈规陋习,不管世俗偏见,她不停地为自己的自由、幸福生活做出选择。
二、目标之茫然
看着曾树生追求幸福的历程,在佩服她的勇气和执着的同时,不禁有了困惑:她追求的幸福到底是何种幸福?是家庭的温馨、事业的成功、爱情的陶醉、还是人格的独立?抑或只是自己的享乐?她能得到幸福吗?
她渴望拥有一个温暖的家庭,可她未做过任何让家变得温情的努力。她不是贤妻良母,不会相夫教子,她在外应酬的时间远远多于在家时间,连丈夫生病时都忙于交际。她花钱把儿子送到所谓的贵族学校,根本未用心在儿子的身体和学业上。家里的家务事都由她婆婆操持。物价的飞涨、生活的艰辛让婆媳之间的纠纷越来越大,汪文宣只会在中间无所适从,两边说好话。家变得越来越压抑,越来越寒冷。其实婆婆最受不了的就是曾树生未尽到媳妇、妻子、母亲的责任。也许婆婆的观点有些陈旧、偏激,言辞有些尖酸、刻薄,但曾树生除了拿出一些钱外,的确未为这个家做出什么奉献。如果她多花点时间在家,对婆婆更孝顺,对丈夫更体贴,对儿子更关怀,也许婆婆的态度会有所变化,丈夫不会这样左右为难,家庭会多些笑容和欢声。可是她没有做出任何改变,只会与婆婆争吵、斗气,说婆婆的憎恨使她无法在这个家庭生活。
她是借工作之口和陈主任去了兰州,那她是在追求事业的成功吗?她在银行里其实是做所谓的“花瓶”,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工作。只要打扮摩登,能说会道,让经理、主任们开心就行。去了兰州,情况并无改变。银行开幕在即,她忙。她忙的还是“花瓶”式的工作,还是应酬,周旋于各式人等。这样的工作并不是她最初的理想。她有过苦恼,但都敌不过高的薪资。为了避免吃苦,她不愿也不相信她能改变眼前的一切。她在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