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治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治研究   摘要: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最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发病率高,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本文综述了近3年与肠易激综合征相关的中医诊疗的研究进展,希望能够为临床治疗开阔一些思路。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中医;综述   近年来IBS发病率在不断上升,李晓青[1]对2000年1月~2012年6月在国内期刊发表的有关IBS流行病学调查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指出IBS患者以青年居多,在我国IBS患病率为0.82%~5.67%,青少年患病率高于成年人,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关于IBS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目前普遍认为与免疫异常、胃肠道运动异常、脑-肠轴作用等因素相关。同时国内外很多研究发现IBS患者常伴有心理障碍或精神异常。IBS虽不是一种威胁生命的疾病,但其病程较长,症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本病受到了国内外医学研究者广泛的重视。   1 病因病机   对于IBS的发病机制,中医基于整体观念,从脏腑、经络,以及情志变化方面阐释肠易激综合征的病理机制,并且为临床治疗IBS提供了全新理论依据。   1.1情志因素 罗琦[2]提出心胃相关理论是指心与胃肠在病理生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特别是心主神志的功能与胃肠主受纳、腐熟、运化水谷等功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认为其对于IBS发病的影响与神经系统对人体的调控有相似之处。   1.2大肠功能失调 郭尧嘉[3]认为IBS病在肠胃,关乎心、肝二脏。心与肠胃生理上经络连属、互为表里,病理上相互影响、上下传变;肝与大肠相通,肝主疏泄之职,司脾升胃降,助大肠传导,若肝之清阳不生,则不能疏泄水谷,导致濡泄中满之证。   1.3肝郁脾虚,心肾不交 王德明[4]教授则认为,IBS无论临床表现为腹泻还是便秘,均为脾失健运所致,而肝木克土,肝郁脾虚为病机关键,并指出外在表象是肝郁脾虚,然而IBS临证常见失眠、多梦、健忘、焦虑等症状表现,因而认为其内在本质是心肾不交。   田振国[5]教授认为脾胃虚弱为IBS致病之本,肝失条达为发病之标,肾阳虚为重要演化,心脾不和为重要病机,肺气虚为诱发因素的病机特点,提出五脏辩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2 辨证论治   中医治疗基于辨证论治,以腹泻、腹痛等一系列症状为基础,选用不同的治法及方药,旨在调和脾胃功能,调节脏腑、经络功能,调畅情志状态,收到较满意的疗效。   2.1调节情志 罗莎[6]观察了120例疏香灸法治疗便秘型IBS肝郁气滞型的临床疗效,疏香灸组使用疏香灸治疗,常规艾灸组使用常规艾条治疗,西药组使用酚酞片治疗,治疗4w,结论证实疏香灸治疗便秘型IBS肝郁气滞型具有良好疗效,且操作简单。   李君强[7]对75例应用理肠方治疗腹泻型IBS进行疗效观察,治疗组予理肠方,与口服蒙脱石散对照,结果显示理肠方具有疏肝健脾、燥湿止泻之功,治疗腹泻型IBS疗效确切,使用方便,无毒副作用。   2.2调节大肠功能 王迎寒[8]评价了戊己丸不同配伍方对炎症后IBS模型大鼠结肠运动功能的作用,应用戊己丸不同配伍方进行干预大鼠模型,描记大鼠结肠运动曲线,计算结肠运动指数和运动指数变化率,同时检测血清、结肠、海马、下丘脑和额叶中5-HT的含量及5-HT转化率,甲苯胺蓝染色法计算结肠肥大细胞数目和脱颗粒率,结论说明戊己丸不同配伍方改善PI-IBS模型大鼠结肠运动功能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5-HT含量及肥大细胞的异常状态,从而调节脑-肠轴功能实现的,对IBS疗效确切。   时晶[9]对脾虚型和大肠湿热型的34例患者进行辨证灌肠治疗,脾虚型处方选取山药、炒荆芥、白芍、甘草、地榆、黄芩、制大黄;大肠湿热型处方选取苦参、败酱草、地榆、青黛、白及、白花蛇舌草;并与西药组进行对照,结论说明中药灌肠疗效明显优于常规西药组,且无任何毒副作用。   乔敏[10]选取79例腹泻型IB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选用中药灌肠(方药组成:白术20g、厚朴6g、乌梅12g、石榴皮15g、乌贼骨15g、炒白芍12g)治疗,对照组用以西药治疗,结论说明中药灌肠治疗腹泻型IBS疗效显著。   刘宁[11]将60例IBS患者随机分为针刺上巨虚组和口服药物组,结果显示针刺大肠之下合穴对治疗腹泻型IBS改善腹痛、腹泻、腹胀等症状有显著疗效。   石志敏[12]使用苍龟探穴针法治疗腹泻型IBS并观察临床疗效,选取中脘、足三里、天枢、脾俞、胃俞、肝俞,中脘行苍龟探穴法,足三里、天枢、脾俞、胃俞、肝俞针刺得气后行补法,背部穴位不留针,其余穴位留针30min,结论说明运用苍龟探穴针法治疗腹泻型IBS有比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治疗时间与疗效呈正相关。   高勇[13]选取60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