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面镜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送你一面镜子   现在的家庭,镜子越来越多了,哪家也有个十面八面的。可是细细想来,这情况又好像有点不大对头。因为,从实用的角度说,镜子就是帮助人们修理边幅、整顿仪容的,其并无装饰装潢的意义。因此,客厅里放一面,一家三口足够用了,弄那么多干嘛,这不是浪费资源吗?   在古代,镜子是稀罕之物,那时以铜为镜,能够“对镜贴花黄”的多半是大户人家的太太小姐。到了明末清初,玻璃镜子才传到中国,《红楼梦》里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看到玻璃镜子觉得非常稀奇。新中国成立以后,镜子普及了,老百姓家里大概也就是一方台镜,主要用于奶奶妈妈姐姐妹妹们梳头。现在物质丰富了,将台镜换成落地镜也就与时俱进了,干嘛非要追求数量呢?难道,镜子还有别的用处不成?   首先可以肯定,镜子是一个纯粹私人的用品,没有谁拿着它是为了去照别人的(反跟踪除外)。韩非子“古人之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之”,前一句话等于没说,从古到今谁不是“短于自见”啊,正因为看不见自己这才借助于镜子嘛。借助镜子,我们除了整理仪容以外还可以欣赏自己的形象,又因为大家都有自爱的心理,便免不了孤芳自赏起来:眼睛虽然小了点,但挺有神;鼻子虽然塌了点,但形状挺秀气;嘴巴是大了点,但茱莉亚?罗伯茨不是大嘴美人吗?于是乎,看着看着就看出点自信和自豪来了。   所以,今天的人那么爱照镜子,更多是出于对自身美的追求,也是为了寻找自信的感觉。这就是庄子说的:“生而美者,人与之鉴,不告则不知其美于人也”。   从释放人性的角度来说,这样做无可厚非,只是有些委屈了镜子,因为它的真正功能其实是忠实反馈,是还原真实。镜子不是照相机也不是摄像机,在它面前,一是一,二是二,你上镜或者不上镜都是一个伪命题。说白了,你从镜子里看到了自己的美,同时也应该看到自己的丑。因为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   我认为,照镜子主要是为了看到丑并且改正它。比如,皮肤之丑――脸上有雀斑,啊,应该扑点粉;比如,头发之丑――状如茅草,啊,应该擦点摩丝;比如,衣冠之丑――掉了一粒扣子,啊,赶紧换一件,等等之类。   唐朝魏徵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他不仅将镜子定位为一个批评者,而且将镜子的意义引申到修身治国,实在是一位了不起的高人。不过,我还想在老魏这句话后面补充一句:“以禅为镜,可以明心性”。   我不是一个宗教主义者,至少在今天是啥教也不信的。但信佛是一回事,借助佛教的教义修身养性是另外一回事。   禅宗的教义是,人人皆有佛性,但被世俗的灰尘蒙蔽了,如果通过洗涤灰尘,就能“明心见性”,悟到人生的真谛。   世俗社会是一个物欲的名利场,而且愈演愈烈。大家不是房奴就是车奴,整天价被老板和老婆驱驰,忙得脚不沾地。想想,这都是为了什么?为了钱财――要钱干什么――买房买车――要房要车干什么――快乐――要快乐干什么――人生幸福――人生什么是幸福?   如果做一个社会调查,有关人生幸福的答案大多是一个方向:灯红酒绿、自由万岁、香车美人、领导社会、影视明星、商业权贵、住在故宫、玩在中非、钱花不完、控股欧美……这些都是说法,也没错,但有着浓厚的实用主义、存在主义、个人主义色彩,更多地表现了人的动物性和占有欲。如果上述愿望能够实现也就罢了,问题是有一个“二八”定律,即20%的人掌握着80%的财富,虽然,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但一将功成万骨枯,大多数的人还是要终其一生当士兵的。   于是人生就充斥着太多二元对立的东西:苦与乐,恨与爱,失望与希望、失败与成功,悲伤与欢笑……你的生命就像渡船一样,在它们之间不停地往返。当你停泊在苦、恨、失望、失败、悲伤的彼岸,当你为来来往往这冰火两重天倍受折磨和煎熬,你想过没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   千万别说是为了建功立业,因为我正好准备了一张牌对付你。儒家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人生观够积极的吧,可他们同时提倡“存天理灭人欲”。大儒王阳明说:“人心是天渊,无所不胲。原是一个天,只为私欲障碍,则天之本体失了。……念念致良知,将此障碍窒塞一齐去了,则本体已复,便是天渊了。”(《传习录》下传)儒家是积极入世的,正因为他们要有所作为,才强调克制私欲,因为非此就不能担负起兼济天下的责任。可见,他们的建功立业也是排斥私欲的。   所以,我们不妨坦白地承认,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一己私利,是希望人生能享受更好的物质生活。于是,欲望越多失望越多,欲望越大失望越大。   这里,我们不妨听听佛家是怎么说的。佛说,欲望是恶,人生是苦,因此“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怎样才能“回头是岸”呢?佛又说,要以逆为顺,以苦为乐,这样才能明见本性,得到善果。其核心的意思是,既然欲望是万恶之源,放弃欲望,也就找到了人生的真谛。这话说得是有些道理的,想想,没有欲望,哪会有失望呢?佛教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