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村,何时再成为生态童年的净土
这不是危言耸听,我要说的是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今天是六一儿童节,上午我正在备课,忽然听到窗外传来《心雨》的音乐,我探头四处寻找,终于发现声音的来源是对面的幼儿园正在搞“庆六一”活动,怀着几分好奇我信步走到幼儿园门口,看到一群浓妆艳抹的幼儿正在老师的指导下搔首弄姿表演着《心雨》,用稚嫩的童音唱着“我的心是六月的情,沥沥下着细雨,想你想你想你想你,最后一次想你,因为明天我将成为别人的新娘……”那本该纯真的眼神此时也被调教得“含情脉脉”,让我的心不禁一沉――谁说泛着青草味的农村就一定是孩子童年的净土?这块净土正被沙化,正被染色。
一、生态童年的缺失,孩子正在沦为“四被”对象
《素质教育博览》主编张文质曾这样说:以我几十年对基础教育的观察、思考,“保卫童年”这样一个话题,应该说是基础教育最重要、意义最为深远、形势最为严峻因而也可以说是“悠悠万事,惟此为大”的一个话题。由此可见,对孩子童年世界的粗暴破坏及成人世界过早的侵入儿童世界使得孩子过早“被成人化”,孩子生态童年的缺失已经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
(一)“被素质教育”――家长,起跑线上的“赛跑”
目前,“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经成为所有家长的警示名言,于是,从孩子刚刚呀呀学语开始,就开始想方设法“教育”孩子,经济实力较好的,送孩子去县城各种培训班接受“催熟”,琴棋书画,莺歌燕舞,无所不及;经济实力稍差点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成了家庭教师,你教古诗,他教加减法,还有简单的英语……孩子,还来不及和大自然认识一下,还来不及分清哪是蜻蜓哪是蝴蝶就已经“被素质教育”,他们要圆上一辈甚至上几辈没有能圆的梦,他们要用自由为代价跟上这时代潮流,在“起跑线”上拼个你死我活,以满足成人的虚荣心与自尊。
(二)“被早熟”――媒体干扰,孩子言行思维的扭曲
1.“被早恋”――动画片的魅力。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21世纪已经进入电子网络时代,孩子们足不出户就能看到各种动画片,电视剧,原以为动画片是最适合小孩子看的纯净而唯美的电视节目,殊不知,现在的动画片都已经跟上了时代的脚步,《灰姑娘》《白雪公主》《花木兰》无一不含有爱情故事,《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更是包括了阿里巴巴在哥哥卡西母死后迎娶嫂子的情节,编者会理直气壮地问:难道这些经典的动画片都要被爱情连累,而失去与孩子们见面的机会吗?于是,几乎所有的动画片都开始了“有灵魂”的编导创作。
2.“被城市化”――电视栏目的哗众取宠。自从歌唱选秀节目《美国偶像》9年前一炮而红以来,各种选秀节目纷纷出炉。碧昂丝和LadyGaga等性感当红偶像的崛起,导致了孩子们对其竞相模仿。去年,江苏卫视综艺频道爆出了这样一段名为《南京“失控姐”》的视频:两个小孩子扮演警察在审犯人,结果,因为害怕,那小女警吓哭了,带着哭音在完成编导们精心策划的剧情,而那个小男警则一脸世故地看着小女警的“失态”……那个“失控姐”因此而走红网络。看了这样的一段视频后,我的心在隐隐作痛,孩子,本是最纯真的,是谁让他们扮演了不该扮演的角色?是谁让那些童星们失去了本真与自由?农村的家长看到这些电视栏目后自然也开始了“打造“自己孩子的梦想,于是,兴趣班,特长班处处可以见到家长带着孩子穿梭忙碌的身影……孩子,尽管身在农村,却一样在“被城市化”。
(三)“被小学化”――急功近利,幼儿园生活的悲催
走访了不少家长,察看了不少农村幼儿园,得到这样一个令人揪心的事实:现在的农村幼儿园其实就是小学学前班,孩子们每天要被强迫书写汉语拼音,进行数学运算,甚至到学期末,还要拿小学一年级的试卷对孩子进行检测。据说这样是为了迎合家长心理,家长就希望孩子能在幼儿园进行这样的“知识教学”;也是为了迎合一些小学的入学测试,有些小学在录取一年级新生时就要孩子认读汉语字母,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并根据孩子的表现打上等级分班。这不禁使我想到了发生在美国的一个真实的故事: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的一位叫伊迪丝的3岁女孩告诉她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这位妈妈非常吃惊,问她是怎么认识的,小女孩说是薇拉小姐教的。结果这位妈妈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该幼儿园剥夺了孩子的想象力,因为她的女儿在认识“O”之前,可能会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自从幼儿园教孩子认识了英文字母之后,孩子便失去了这种想象的能力。她要求幼儿园对这种后果负责。伊迪丝的妈妈认为幼儿园这种做法损伤了小孩子幻想的翅膀,而法庭也最终因为伊迪丝妈妈有力的说法而判幼儿园败诉。
较之美国家长的做法,我们当今的农村幼儿园是否应该反思与深省呢?
二、诗意童年的追寻,拯救孩子的纯洁童心
现在孩子们的童年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