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系先走 杂牌殿后 大撤退上演派系斗争.docVIP

嫡系先走 杂牌殿后 大撤退上演派系斗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嫡系先走 杂牌殿后 大撤退上演派系斗争   中华民国的38年,年年有战争。其主因,是由于民国政府始终没有真正统一过中国。在这种情况下,占据一省或数县的大小军阀们各自为政,俨然一个割据的时代。这就产生了种种派系,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中央政府,被称之为中央军,割据数省或一省的,多以地域名为代表派系,如东北军、西北军、川军、滇军、粤军、桂军、湘军、陕军等等。   抗日战争爆发后,这些大大小小的地方派系军队响应号召,纷纷参加抗战。有派系,自然就有区别对待。比如中央军将领指挥作战,往往将地方军推上一线,自己坐收渔利;碰到地方军将领指挥作战的,又往往将中央军或其他省军放到一线,自保实力。   如果打了胜仗,皆大欢喜。如果打了败仗,那对不起,谁留下谁倒霉,不如早撤。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如果把自己的家当都拼光了,那今后还靠什么立足呢?于是原本应该死守的反而先撤,反正事后真正能被追究责任的少之又少。内战爆发后,这种情况仍在继续,谁叫中国地大,到处都可以退呢?   上海守军派系繁杂   然而当战争发展到1949年时,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因为在经过三大战役之后,民国政府的地盘大量丢失,到1949年3月,只能退居长江以南,依托天险来阻挡解放军。这时候的军队人心惶惶,谁都不知道自己还能存活多久。   当解放军于1949年4月发起渡江战役时,有路可退的军队继续秉承传统一路南下,而承担起上海防务的守军就麻烦了,因为在他们身后的是大海,他们没办法再退了。   这些军队有死守的决心吗?上到负责上海防务的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下到基层士兵,谁都没有!好在汤恩伯手上有船,海军也愿意支援。大家伙见有了退路,自然是欣喜万分。可问题是,船少人多,在上海的二十余万大军不可能都全身而退。   一般在这种情况下,谁是嫡系谁是杂牌往往决定了上船脱险的资格。有趣的是,作为最高指挥官的汤恩伯虽属中央军系统,但他的嫡系部队早已荡然无存,至于在上海的其他中央军,和他基本上都没有“血缘”关系。那么汤恩伯会如何安排撤退事宜呢?谁都说不清楚,这些守军官兵们就这样心怀忐忑的等待着接下来的命令。   要交代清楚这个问题,就必须介绍一下防守上海的到底都有什么部队,他们属于什么派系,又有着什么样的历史渊源。   上海守军是在4月20日才最后由汤恩伯确定的,根据他的部署,上海守军计有第12军(辖2个师)、第37军(辖4个师)、第52军(辖3个师)、第54军(辖3个师)、第75军(辖3个师)等,计6个军。配属部队计有1个战车团、5个炮兵团、3个工兵团、1个通信兵团,以及6个交警总队(相当于师),崇明岛驻有暂编第1军(辖3个师)。渡江战役开始后,上海外围有4个军的残部撤入上海,它们分别是第21军(辖3个师)、第51军(辖2个师)、第99军(辖2个师)和第123军(辖2个师)。   在这些部队中,属于中央军的有第12军、第37军、第52军、第54军、第75军和第123军,各特种兵部队也属中央军系统。但是,中央军内部也有大小派系,如第37军属于蒋经国的青年军系统、第52军属于何应钦一系、第54军属于陈诚一系、第99军属于胡宗南一系、第123军属于顾祝同一系、战车部队属蒋纬国系统。其他如第21军属川军、第51军属东北军、暂编第1军属源自五省联军的丁治磐系统,另有交警部队属于保密局系统。由此可见,上海守军虽然拥兵20余万,但派系繁杂,各不相属,让汤恩伯这位身经百战的最高指挥官也颇感头痛。   上海战役从5月8日开始,打了将近1个月。按照台湾官方战史的说法是:“拼战至25日拂晓,‘匪’再增新锐继续全线猛攻,并强渡黄浦江及苏州河。而我所有兵力悉皆投入火线,再无预备队可资调遣,兵器已趋衰竭……激战至午,上海市区及浦东大部均已失守,财力、物力及水电设备均已沦入‘匪’手,军食民粮已难以为继……鉴于淞沪保卫战之目的,业已达成,为巩固复兴基地,培养他日反共力量,珍惜国军有生战力,及为顾及上海市区600万市民生命财产之安全,乃毅然决心撤退”。   撤退虽然决定,但要成功,就必须留下殿后的部队。根据以往战例,殿后部队的命运往往是死路。那么谁走谁留呢?汤恩伯叫来了自己的亲信、时任淞沪警备司令的石觉来商讨去留问题。   首先要确定的是留下来阻击解放军的部队由谁来指挥。在这方面,汤恩伯和石觉都毫不犹豫地想到了淞沪警备副司令刘昌义。刘昌义出自西北军,抗战期间又当过伪军,由这样一个在1949年已经无门无派的人来充当守死部队的最高指挥官,谁都不得罪。就这样,刘昌义的命运被决定了。   解决了指挥官的问题,那么接下来就是挑选可以撤走的部队。由于海军只同意派船艇接运特种兵部队,导致步兵需要由汤恩伯来确定。   汤恩伯首先确定的是第54军,这支部队属陈诚的土木系。已经决定撤往舟山的汤恩伯知道东南局势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