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多基因遗传病 (poly-genic disorders) 多基因性状 多基因假说 瑞典遗传学家尼尔逊.埃尔(Nilsson-Ehle H.)对小麦和燕麦的籽粒颜色的遗传进行了研究,描述了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关系。 1909年提出了“多基因假说”说明数量遗传性状遗传的特点。 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关系 1、由于区分性状的方法不同,某些性状既有数量性状的特点,又有质量性状的特点。 例如小麦粒色的遗传:红色籽粒与白色籽粒的杂交组合中出现了如下3种情况: Ⅰ Ⅱ Ⅲ P: 红粒×白粒 红粒×白粒 红粒×白粒 ↓ ↓ ↓ F1: 红粒 粉红粒 粉红粒 ↓ ↓ ↓ F2: 红粒:白粒 红粒:白粒 红粒:白粒 3:1 15:1 63:1 (1对基因) (2对基因) (3对基因) 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关系 若对红色麦粒仔细分析,由深到浅的红色可以有各种不同程度。在F2的红色籽粒中又有颜色深浅程度的差异: 在Ⅱ中:深红粒:次深红粒:中等红粒:淡红粒:白粒=1:4:6:4:1 R1R1R2R2×r1r1r2r2→R1r1R2r2 ↓? 1 R1R1R2R2 2 R1R1R2r2 1R1R1r2r2 2R1r1r2r2 1r1r1r2r2 2R1r1R2R2 1r1r1R2R2 2r1r1R2r2 4 R1r1R2r2 深红粒: 次深红粒: 中等红粒: 淡红粒: 白粒 1: 4: 6: 4: 1 在Ⅲ中:极深红粒:暗红粒:深红粒:次深红粒: 中等红粒:淡红粒:白粒=1:6:15:20:15:6:1 三种因子中的任何一种在单独分离时都可以产生3:1的分离比率,而三种因子同时分离时就产生63:1的分离比率。三个因子是相互独立的,服从Mendel遗传法则。 红色的深浅程度的差异与所具有的决定红色因子数目有关,而与因子的种类无关。也即决定红色的因子的效应是迭加的,每个因子的效应较小,相互间无显隐性关系。 多基因遗传基础的研究发展 传统观点: 基于多基因假说认为数量性状均受微效、等效的微效基因控制。 采用分子标记对基因效应的研究发现,数量性状: 可能是受微效基因控制; 也可能受少数几对主效基因控制,加上环境作用表现连续变异; 有时由少数主基因控制,但另外存在一些微效基因(修饰基因,modifying gene)的修饰作用。 微效基因的效应: 微效基因的效应值(对性状的影响)也不尽相等。 三、多基因遗传特点 数量性状由多基因决定,称为多基因遗传。 从遗传基础来看,一级亲属平均有50%相同的基因,二级亲属平均有1/4的基因相同,三级亲属有1/8的基因相同 不同亲属关系的基因比例 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 指遗传因素即致病基因对疾病易患性变异的贡献大小,用于衡量多基因遗传病中遗传因素所起作用的大小,用百分率(%)表示。 (四)多基因遗传病的群体患病率存在性别差异时,亲属再发风险与性别有关 当某种多基因遗传病的群体发病率存在性别差异时,说明不同性别的阈值是不同的。群体发病率低的性别阈值高,该性别患者子女发病风险也高;与此相反,群体发病率高的性别阈值低,该性别患者子女发病风险也就低,这称为Carter效应 。 例如 先天幽门狭窄 男性发病率为0.5%,女性患病率为0.1%,男性比女性患病率高5倍。 男性先证者后代中儿子患病率为5.5%,女儿的患病率是2.4%;而女性先证者后代中儿子患病率高达19.4%,女儿患病率达到7.3%。 该结果说明,女性先证者比男性先证者带有更多的易感基因。 半个世纪来已报道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染色体异常类型包括: ①脆性染色体畸变,已发现的脆性位点有8q24和19p13; ②相互易位t(1;7)(p22;q22); ③部分三体:异常片段在5q11~q13、5p14.1以及8号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