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来源:《 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9年第1、2期供稿文/杨小菊
[导读]教师在实施支架教学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案例分析了支架理论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具体运用,提出了教师在实施支架教学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关键词】支架理论? 英语教学? 运用
?1.支架理论。支架理论是建构主义理论教学中的一种。而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提出的,后经俄国心理学家维果基(Vygotsky)、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Ausubel)和美国当代最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Bruner)等的研究,建构主义理论得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包括了支架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及随机进入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支架原指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Scaffolding),是建筑楼房时必需的临时性支持;当楼房建好,这种支持就撤掉了。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DGxlll)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 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定义中很清楚的说明了教师的教就是给学生搭建一个必要的脚手架,支持学生不断的建构自己,不断形成新的能力。这种教学思想是来源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认为,在儿童智力活动中,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通过教学,儿童在教师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邻近发展区”。换句话说,最邻近发展区定义为,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发展水平(第一个发展水平)和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可见儿童的两个发展水平之间的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即教学可以创造最邻近发展区。因此,教学绝不应消极地适应儿童智力发展的已有水平,而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不停顿地把儿童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2.支架理论的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内容:高一英语Book 1A Unit 3 Going Places教学课型:听说课(warming up, listening and speaking)教学目标:2.1? 语言知识与技能。2.1.1? 熟练掌握与话题相关的常用词汇与表达法。词汇:destination, consider, means, transportation, board。表达:Where are you going?How and why will you go there?What will you like to do there?2.1.2?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2.1.3? 使学生能就given topics较好地完成一些开放性话题。2.2? 情感态度与文化意识。2.2.1? 在有趣的话题激励下,诱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2.2.2? 在师生互动的活动中,加强教师的亲和力,增进彼此的了解与沟通,充分发挥情感教学的优势。2.2.3? 在共同完成一些调查、采访、取长补短等任务的过程中,加强团体协作意识。2.2.4? 带领学生领略世界风光之美的同时,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2.3? 学习策略。2.3.1? 兴趣教学策略,其中包括对话、讨论等。2.3.2? 开放式教学策略,如:brainstorm, role play, given situations等活动。2.3.3? 任务型活动策略,在做中学,在交际中进行真实运用。2.4? 教学处理及设计思路:本节课的中心“旅游”,这是一个世界性的时尚话题,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作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越来越被更多的人们所接受与喜爱。这节课涵盖了有关这一话题的许多内容,如:“人们在旅游中的交通方式”、“旅游点的选择”等等。所有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几乎都是围绕这一中心话题而设计的。2.4.1? Warming-up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通过图例可以看出人们旅游过程中发生的不文明行为;第二、三部分要求讨论有哪些交通方式。对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做适当的调整,先决定destination(where),然后是第二、三部分讨论有哪些交通方式means of transportation(how),接下来再处理第一部分图例traveling behav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提高生物学实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doc
- 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做法(贺兰一中 李娟).doc
- 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关键.doc
- 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质量.doc
- 提高自控能力活动课.doc
- 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有效性的积极策略.doc
- 提高课间操活动的实践与探索.doc
- 提高转化率-四步.docx
- 提高质量的措施.doc
- 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研究方案.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