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手法,有什么作用。 4.从表达方式角度: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特点,肖像、心理描写,侧面、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 ★2.请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屏息凝神,那一刻,我真的无法说出内心的震撼! (2)后来,山上的树越来越稀疏,房子越来越稠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表达艺术的品味,答题时要先点出手法,然后结合文本分析作用。第(1)句通过写“我”的内心感受来写井水,属侧面描写,第(2)句树“越来越稀疏”与房子“越来越稠密”则是鲜明的对比。 答案:(1)作者通过这样的侧面描写,突出表现井水极其洁净、柔滑和完全没有世俗污染的特点。 (2)作者用鲜明的对比,突出表现山民为建房而乱砍滥伐的严峻现实,为下文写井水稀少挑水艰难做铺垫。 ★3.作者为什么说“井,是没有芳香的,但用心灵可以嗅到它的馥郁”?请结合文本,分条加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要语句的理解。重要语句往往承载着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答题时要本着“句不离篇”的原则,多方联系,在上下文中筛选相关信息。再者,需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比如“用心灵”“它的馥郁”等。 答案:(1)井虽默默无闻、普普通通,但它为人提供甘泉,无私奉献,令人感动。 (2)井见证了生活的艰难,也见证了父母对“我”的爱,让人感到温馨。 (3)井让“我”在感悟中渐渐成长,让人感受到生活的芬芳。 (4)细细品味,能感触到井所蕴含的高尚境界。 4.本文最后一段富含哲理,与《兰亭集序》颇有相通之处。请就二者对人生的感悟加以探究,比较其异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相同之处:①都感慨生命的短暂和命运的无常;②都慨叹岁月的无情;③都觉得个人渺小;④都珍惜短暂的生命。 (2)不同之处:①本文比《兰亭集序》更积极些,强调生活总要向前;②本文强调了亲情对人生的意义,《兰亭集序》侧重朋友欢聚对人生的意义;③本文最后一句还提出面对困境要善于变通,《兰亭集序》则无此意。 (本题为探究题,只要学生对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各答出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随 风 吹 笛 林清玄 微微的雨。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晨风夹着呼呼的响声。侧耳仔细听,那像是一种音乐,我分析了很久,确定那是笛子的声音,因为箫的声音没有那么清晰,也没有那么高扬。 由于来得遥远,使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有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透广阔的平野,穿过雨声,在天地间扩散呢?笛声好像没有那么悠长,何况只有简单的几个音节。 我站的地方是一片乡下的农田,左右两面是延展到远处的稻田,我的后面是一座山,前方是一片竹林。音乐显然是来自竹林,而后面的远方仿佛也在回响。 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小时候我觉得所有的林间,竹林是最神秘的,尤其是那些历史悠远的竹林。因为树林再密,阳光总可以毫无困难地穿透,唯有竹林的密叶,有时连阳光也无能为力,有时走进其间就迷途了。我看天色尚早,遂决定到竹林里去走一遭——我想,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 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撼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远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竹林中也没有人家。 竹子本身就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竿和竹叶便是演奏者。我研究了很久才发现,原来洒过了小雨,竹子上面有着水渍,互相摩擦便发出尖利如笛子的声音。而上面满天摇动的竹叶间隙,即使有雨,也阻不住风,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配合着竹子的笛声。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譬如夏夜蛙虫的鸣唱,春晨雀鸟的啾唧,甚至刮风天里滔天海浪的交响。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 我有一个朋友,偏爱蝉的歌唱。孟夏的时候,他常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考语文 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2节 附录.doc
- 高考语文 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3节 分析综合.doc
- 高考语文 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4节 翻译句子.doc
- 高考语文 第3部分 第2单元 第2节 分析环境描写课件.ppt
- 高考语文 第4部分 第1单元 传记课件.ppt
- 高考语文 第5部分 第1单元 第5节 文言断句.doc
- 高考语文 第3部分 第1单元 第5节 探究课件.ppt
- 高考语文 第5部分 第2单元 第1节 鉴赏诗歌的形象.doc
- 高考语文 第4部分 第2单元 新闻和访谈课件.ppt
- 高考语文 第5部分 第2单元 第2节 鉴赏诗歌的形象.doc
- 高考语文 第一章 第八讲 图 文 转 换配套专题强化复习课件 苏教版.ppt
- 高考语文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一讲 考向一 形象、情节、结构和主题配套专题强化复习课件 苏教版.ppt
- 高考语文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讲 考向三 欣赏作品形象配套专题强化复习课件 苏教版.ppt
- 高考语文 第二周 文言文基础+素材挖掘教材梳理.doc
- 高考语文 第三章 第三节 第一讲 传记配套专题强化复习课件 苏教版.ppt
- 高考语文 第三章 第三节 第二讲 新闻(含访谈)配套专题强化复习课件 苏教版.ppt
- 高考语文 第三章 第三节 第三讲 报告和科普文章配套专题强化复习课件 苏教版.ppt
- 高考语文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讲 考向四配套专题强化复习课件 苏教版.ppt
- 高考语文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讲 考向一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配套专题强化复习课件 苏教版.ppt
- 高考语文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一讲 考向二环境、艺术手法(含语言)配套专题强化复习课件 苏教版.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