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文学作品精读02.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少年时期生活在蜀中,家境富裕,轻财好施,喜好文学,熟读百家书籍。又关心国事,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二十多岁时出蜀东游。四十多岁时,经推荐,被唐玄宗召到长安,作为文学侍从,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李白很兴奋,以为可以辅弼君主,实现他的抱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生活在草野间的人)?”当时,玄宗沉湎于歌舞酒色,政治黑暗腐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在长安不满两年,便愤然离去,继续漫游各地,“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此时期,李白的诗歌创作趋于成熟,名篇迭出。 744年,他在洛阳和杜甫相遇,结成好友,在河南山东一带,携手探胜,把酒论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在永王(玄宗第16子)幕府工作。后来,唐肃宗借口永王谋反,杀了永王,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中途遇赦。762年,李白62岁,在穷困和飘泊中病死于安徽当涂。李白存诗九百多首。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35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后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他的诗留存到现在的有1400余首。 李白、杜甫有着同样不得志的境遇,但从两者的诗传达出来的感情却是大相径庭的。李白的诗中流露的是一种“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傲气,认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自己的才能最终总会有用武之地的一天。即使不得志,也可以“人生得意须尽欢”,甚至可以对名利嗤之以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的诗中有一种一蹴而就的不羁与恃才傲物。而杜甫则显得比较深沉和忧郁。当他无法“居庙堂之高”,他仍然“忧其民”,在他自己极度困窘时,依然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潸然泪下。 李白和杜甫对事物的表达方式也不相同。李白是个浪漫主义的诗人,在他飘逸隐怨的诗句中,充满了奇特夸张的意象。把读者带到一个亦真亦幻的意识流中。而杜甫却强调真实客观地反映现实,揭示社会的本质。杜甫的诗是大唐盛世背后的苦难缩影,是一本饱含着时间重量的史书。 李白与杜甫的诗有何不同? 王维(公元701--761年)是盛唐时代的一位全才,无论在文学、艺术、宗教等各个方面都有很高的水平。他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在佛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诗歌中往往融会禅意。他不仅擅长诗文,而且精通音乐,工于绘画和书法,代表了盛唐时代文化的发展水平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碎与山翁。 ──王维《汉江临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太原,后迁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境)人,他自幼聪慧,十五六岁时写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9岁时进士及第,进入翰林院。后来又做过其他京官和地方官,如中书舍人、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太子少傅和刑部尚书等。 晚年长期在洛阳定居,过着饮酒、弹琴、赋诗、游山玩水和“栖心释氏”的生活。时常与名诗人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他在舒适的晚年仍然时常想到人民。73岁时,还出资募人凿开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行船。两年后病终,葬于龙门香山琵琶峰。白居易是继杜甫之后我国中唐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今存白居易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讽喻诗;一是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 李商隐(813-858),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出身于没落的小官僚家庭。25岁时,中进士。次年,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婿。但也因此卷入朋党之争,遭受排挤、攻击和冷遇,一生很不得志,只是担任过校书郎、县尉一类的小官,长期奔走于四川、广西、广东和徐州等地做些幕僚的工作,落魄江湖,过着穷愁飘荡的生活。46岁时死于郑州。 李商隐的诗有独到的特色,他的作品总的来看反映广阔的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生活的少;抒发个人的沉落不遇、感伤哀怨情绪的则多。他的诗歌语言绮丽、对仗工巧、想象丰富,能够创造出含义深远、婉曲的境界,把深厚的感情细致而曲折地表现出来,耐人思味,感染力强,形成了诗歌的新流派,新风格。 爱情诗占了李商隐诗作不少部分,有的是借美人香草寄托怀才不遇之慨,也有的是描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和相思的痛苦,深情绵邈,隐晦曲折,如“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都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但李商隐写得最多的还是寄寓身世之感的抒情诗,这类诗深沉蕴藉,寄寓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慨,对前途的忧虑,《登乐游原》是其中佳作:“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

文档评论(0)

恋歌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