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聚羟基脂肪酸酯产生菌的发酵优化
【摘要】目的:探讨聚羟基脂肪酸酯产生菌的发酵优化方法。方法:将筛选出的PHB产量较高野生菌株Rhizobium sp.H2-5作为研究对象,对该菌株采用补料发酵及两步发酵的方法进行优化,分析PHB的产量、发酵液吸光值 OD660、菌体干重等优化结果。结果:菌体干重达到最大值1.473g/L后又逐渐降低;发酵液OD660至50h时始终升高后呈降低趋势,63h时PHA提取率达到最大60.93%;发酵液吸光值OD660、菌体干重、PHA提取率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均先升高,菌体干重最大值为1.894g/L,PHA提取率最大为68.48%,随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结论:补料发酵及两步发酵均可提高发酵菌体量,并可获得更高的PHA合成率。
【关键词】聚羟基脂肪酸酯;发酵优化;两步发酵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及试剂
HZQ-F160数显全温振荡培养摇床(金坛市岸头中旺实验仪器厂);DNP-9082电热恒温培养箱型(上海精宏试验设备有限公司);YXQ-LS-50SⅡ全自动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上海帕特泵业制造有限公司);Anke TGL-16G高速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DHZ-DA 全温摇床(江苏太仓市实验设备厂)。葡萄糖、蛋白胨、酵母膏(北京市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氯化钠(天津市北方天医化学试剂厂);琼脂(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开发中心)等。
1.2方法
1.2.1补加氮源法
配制发酵培养基,碳氮比100/4,其中葡萄糖为碳源,蛋白为胨氮源,初始pH为7.0[1][2],将菌株Rhizobium sp.H2-5 种子液按照4%的接种量接种至装液量为100mL/500mL的三角瓶中,在32℃,160r/min条件下摇床培养,至24h后得种子液[3],补加氯化铵溶液,至氯化铵浓度达到0.125g/L为止。继续发酵,至67h结束,每4h取样一次,观察发酵液吸光值OD660、菌体干重、PHA提取率等变化情况。
1.2.2两步发酵法
培养条件与1.2.1中相同摇床培养36h后,测定种子液的吸光值OD660,并离心收集菌体,离心转速5000r/min,离心时间15min[4],菌体经过发酵培养基两次洗涤后加入到装有100mL发酵培养基的500mL三角瓶中,继续培养[5]。每8h取样一次,观察发酵液吸光值OD660、菌体干重、PHA提取率等变化情况。
2、结果
2.1补料发酵结果
补加氯化铵后,菌体干重不断升高至47h时达到最大1.473g/L后又逐渐降低;发酵液OD660至50h时始终升高后呈降低趋势,PHA提取率亦随时间的延长而升高,63h时PHA提取率达到最大60.93%。
2.2两步发酵结果
发酵液吸光值OD660、菌体干重、PHA提取率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均是先升高,在发酵时间为49h时,达到最大值,此时菌体干重为1.894g/L,PHA提取率为68.48%,随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
3、讨论
从实验结果来看,补料加氮法和两步发酵法均可提高PHA提取率,是有效可行的发酵优化方法,且对菌株H2-5来说,两步发酵法优于补料加氮法发酵,这一结论与文献[6][7]中结论达为一致。
此外,本研究还针对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对PHA提取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比对,结果发现当葡萄糖浓度达到5g/L,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PHA提取率最高[8],因此本试验将葡萄糖的初始浓度定为5g/L,所以本试验将葡萄糖的初始浓度以及碳氮比分别设为5g/L再补加适量的氯化铵溶液,为菌体细胞提供氮源用于自身的生长繁殖[9][10]。
参考文献
[1] 朱博维,焦宁宁,等.聚羟基脂肪酸酯的合成和应用研究进展[J].现代塑料加工应用,2003,10(5):62-63.
[2]Steinbuchel,A.and Lutke-Eversloh,T.,metabolic engineering and pathwayconstruction for biotechnical production of relavent polyhydroxyalkanotes in microoganisms,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15(2003):81-96.
[3] 祁红兵,陈钧. PHB 高产菌株的选育[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0( 1) : 48-51.
[4] Amara, A. A. and Rehm, B. H. A. (2003) Replacement of the catalytic nucleophile Cys-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