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南市2012年农村综合灭鼠措施效果评价.docVIP

胶南市2012年农村综合灭鼠措施效果评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胶南市2012年农村综合灭鼠措施效果评价   【摘 要】目的:了解胶南市农村地区鼠密度,比较在农村采取综合灭鼠措施前后灭鼠效果,为长期控制农村鼠害提供可行的方法。方法:在农村地区选取5个乡镇的10个村,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单纯药物灭鼠,实验组采取综合灭鼠措施,在灭鼠前后比较鼠密度。结果:对照组野外灭鼠前后平均鼠密度分别为19.04%、15.71%,居民区灭鼠前后平均鼠密度分别为6.26%、4.69%,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野外灭鼠前后平均鼠密度分别为19.53%、3.85%,居民区灭鼠前后平均鼠密度分别为6.34%、1.18%,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农村地区采取综合灭鼠措施效果显著,能更有效的控制鼠害。   【关键词】鼠密度;灭鼠措施;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1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633-02   老鼠是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储存宿主,人类接触老鼠的排泄物和分泌物,或者食用饮用被老鼠的排泄物和分泌物污染的食物和水,或被鼠体表寄生虫(螨、跳蚤、蜱、虱子)叮咬后均可导致人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而发病。因此,加强灭鼠工作,降低鼠密度是控制出血热疫情的首选措施。组织开展大面积突击性灭鼠活动,可以降低鼠类密度,可以改善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质量,有效防控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及其他由鼠类传播的疾病[1],从而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胶南市近几年农村鼠害侵袭程度较高,为探索长期控制农村鼠害的可行方法,探讨切实有效地综合干预灭鼠措施,课题组结合全市集中灭鼠活动,在农村选取了5个镇的10个村,进行综合灭鼠措施效果评价。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从农村地区选取5个镇的10个村,每个镇2个村,分别分到对照组和实验组,这两个村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理念,居民生活以及工作方式基本相同。   1.2鼠密度监测方法   采用夹夜法[2],统一选用中型钢板夹(12cm*6.5cm),以花生米为诱饵,每5米布夹一只,每次监测每个村布夹400只,野外和居民区各200只,晚放晨收,专人记录布夹总数、捕鼠总数和无效夹数。   1.3灭鼠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灭鼠方式,灭鼠药品为0.005%溴敌隆粮食颗粒毒饵,室内投药时将鼠药投在橱柜下、床下、暖气包、天花板及下水道内,每15平方米的标准房间投3-4堆,每堆15-20克。投放毒饵后最少保留15天以上,投药后第5天检查毒饵取食情况,补足被取食毒饵,补投毒饵原则:少吃少补,多吃多补,吃光加倍。野外毒饵的投放时,村周边300米范围内均要投药,按照棋盘式方法投药,即每5米一堆,每10米一行,每堆5-6克,场院、三大堆、坟地、堤堰、排水沟渠以及河流、生产道路为重点灭鼠场所,投药量加倍。   实验组除按照前述方法投放0.005%溴敌隆粮食颗粒毒饵外,根据项目组制定的《农村集中综合灭鼠技术方案》,成立综合灭鼠干预队,由市疾控中心10人,镇卫生院2人,实验组乡村医生1人,及实验组村民5人组成。在投放之前进行环境卫生整治,垃圾处理以及做好粮食的防鼠存贮等工作,同时发放和张贴《给居民的一封信》灭鼠事宜告知书,在开展过程中保持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及时督导检查,保证投饵的覆盖率、到位率和饱和率。   1.4 效果评价方法   在灭鼠前后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中村庄的居民区和野外进行鼠密度监测,计算出鼠密度,灭鼠效果=(灭前鼠密度-灭后鼠密度)/灭前鼠密度× 100%。   1.5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灭鼠前后野外鼠密度   实验组灭鼠前野外平均鼠密度为19.53%,灭鼠后野外平均鼠密度3.85%;对照组灭鼠前野外鼠密度19.04%,灭鼠后野外平均鼠密度15.71%,分别进行卡方检验得出,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   2.2灭鼠前后居民区鼠密度   实验组灭鼠前居民区平均鼠密度为6.34%,灭鼠后居民区平均鼠密度1.18%;对照组灭鼠前居民区鼠密度6.26%,灭鼠后居民区平均鼠密度4.69%,分别进行卡方检验得出,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显著性。(见表1)   2.3灭鼠效果   实验组野外灭鼠效果为80.29%,居民区灭鼠效果为81.39%,灭鼠效果满意;对照组野外灭鼠效果为17.49%,居民区灭鼠效果为25.08%,灭鼠效果不满意。(见表1)   3 讨论   我国近年来不断开展超声波驱鼠、以生态防制为主的综合灭鼠措施等方面的研究。本次研究课题组针对前期单纯灭鼠效果不显著,鼠密度在很短时间内回复到正常水平的状况,制定了《农村集中综合灭鼠技术方案》,成立了综合灭鼠干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