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五河县朱顶金矿床地质特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徽省五河县朱顶金矿床地质特征   【摘要】介绍了朱顶金矿区域地质背景,区内围岩、构造、矿体、矿石、围岩蚀变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金矿;蚌埠复背斜;郯庐深大断裂;金矿体地质特征   1、区域地质背景   矿床位于中朝地台东南缘蚌埠复背斜东段与郯庐深大断裂交接复合处,朱顶-石门山断裂和五河-红心集断裂之间相对抬升的地垒式断块上的朱顶-石门山断裂的北段。断裂以西为下五河群西堌堆组,以东为下白垩统新庄组。岩浆活动以脉岩形式出现,走向北东、北北东,受郯庐断裂带及次级构造控制,主要为燕山期产物。断裂构造有北东、北北东向,近东西向、近南北向、北西向。其中以北东-北北东向最发育,控制了矿床的形成与分布。   1.1矿化围岩   围岩为下五河群西堌堆组,自下而上可分为Ar2X1、Ar2X2、Ar2X3三个岩性段。主要岩性有变粒岩、浅粒岩、斜长岩、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等。三个岩性段金含量分别为3.48×10-9、4.28×10-9、2.64×10-9,它们均高于地壳克拉克值。特别是第二岩性段高出近一倍,金矿则产于该岩性段中。地层产状320°-340°∠40°-70°,金矿化的主要围岩为黑云母变粒岩,矿化围岩还有浅粒岩、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片岩等。   除片岩外,余者金高于克拉克值。而与金伴生的Ag比克拉克高10-20倍。砷高3-10倍。变粒岩斜长角闪岩中的Ag、Cu、Pb都高于克拉克值。斜长角闪岩中的Zn最高。这套地层原岩为火山-沉积岩系,以基性、超基性岩为主。铀-铅法测得该地层年龄在1914-2650×106年。   1.2岩浆岩   区域岩浆活动划分为蚌埠期主要形成混合花岗岩;燕山期有碱性火山岩,少量花岗岩,主要为基性、中酸性脉岩,中酸性小侵入体;喜山期主要为基性玄武岩。   区内以脉岩形式产出主要有黑云母花岗斑岩、花岗斑岩、石英二长斑岩;中基性脉岩有闪长玢岩、辉绿玢岩、斜云煌斑岩。其中以中酸性脉岩为主,占总数90%。酸性脉岩金含量2.5-20×10-9;基性2.2-2.4×10-9。它们以北东,北北东向为主,受郯庐断裂带及次级构造控制,为燕山期产物。脉岩生成顺序由早到晚为石英二长岩→花岗斑岩→中基性脉岩。区内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石英脉较发育,而重晶石脉是最晚期形成的。   1.3构造   1.3.1区域构造特征:   近东西向蚌埠复背斜是区域上最大、最早的基底褶皱构造,与它相伴有一系列近东西向断裂,郯庐深大断裂与背斜反接复合,构成区域构造骨架。   郯庐深大断裂纵贯安徽省长达440km。它切割深度大,活动时间长,加里东运动已具雏形,中生代时为左旋运动,新生代转为右旋,伴随断裂构造活动形成一系列地垒、地堑,控制了中新生代盆地的形成及岩浆火山活动。断裂带内软流层上隆,地壳厚度变薄为35-26km,较两侧薄5-7km。中新生代火山岩发育。地温梯度高,地温测量(300m)比周边地区高4-5℃,一般3.5-4.5℃/100m,最高6-8℃/100m,形成热异常区。   由于软流层集中了热,氢、卤素、钾、钠、锂、铯、氧、氮、硫等,它们组成高能热流体,深断的勾通可使上述物质沿构造的易渗透带向上迁移,交代汲取围岩物质,进入到有利部位成岩、成矿。   1.3.2矿床构造特征:   朱顶~石门山,五河~红心集断裂形成地垒式断块,矿床位于地垒的北端。它们始于加里东运动,印支~燕山早期活动强烈,平移~升降运动剧烈,燕山中晚期~喜山运动活动强度逐减,渐新世末断裂活动进入晚期阶段,仅表现为地震、温泉及错切地层。该两断裂是郯庐断裂的组成部分,具有活动时间长、活动期次多的特点。断裂构造脉岩十分发育,有北东-北北东向、近东西向、近南北向、北西向,以北东-北北东向最发育,控制了矿床的形成、分布。   朱顶-石门山断裂带长175km,是一条规模巨大的左行旋扭、韧脆性剪切带,矿床位于次级构造带上。平面上具右列左行,剖面上具后侧的特点,构造总体产状100°~115°∠65°~75°。   由于构造所处围岩环境不同,构造的宽度、构造岩特征各异。张家山以南,构造宽度50-60m,主要表现为变粒岩,浅粒岩的强碎裂,局部形成角砾岩;官塘一带构造宽60-80m,构造成分复杂,变粒岩强碎裂,构造透镜体,构造角砾岩、糜棱岩,厚度大,角砾成分复杂。胶结物以硅质、碳酸盐为主,并见有较多金属硫化物。构造中脉体生成顺序为微晶石英→金属硫化物细脉→碳酸盐细脉→重晶石脉→深灰色微晶石英脉→方解石细脉。微晶石英脉含金200-500×10-9。   构造中充填花岗斑岩、云斜煌斑岩、石英脉、重晶石脉。区内中酸性脉岩主要受该组构造控制。因此,朱顶-石门山断裂是区域控岩、控盆、导浆、导热、导矿构造,其低级别、低序次北北东向断裂则往往是储矿容矿场所。   2、金矿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