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磁共振成像对隆乳材料鉴别及并发症处理的指导意义
[摘要]目的:分析隆乳材料及术后并发症的MRI表现特点,评估磁共振检查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搜集53例经过MRI检查的隆乳术后患者,针对不同的隆乳材料制定合适的扫描序列,分析植入或注射不同类型假体的MRI表现。结果:四种隆胸材料(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硅凝胶、自体脂肪移植、透明质酸)的位置、信号、边界在磁共振图像上有特征性表现,通过扫描序列组合及增强扫描可以准确判断隆胸材料的性质及并发症情况,动态增强扫描还可以发现腺体病变。结论:MRI 是鉴别乳腺假体类型及指导术后并发症处理的较好方法。
[关键词]乳房植入物;磁共振成像;GD-DTPA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3)10-1015-05
随着经济水平提高,求美者群体也日益壮大,隆乳是其中最为常见的整形美容方式之一。乳房扩大整形术所用材料各异,影像学表现各异,因术式及求美者个人体质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术后并发症。所有隆乳术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的原因都是因为已产生并发症或忧虑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及癌变,临床选择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不同,检查结果也可能会有较大差别。本文的目的就是选取合适的MR成像方法及进行细致专业的征象辨析,从而打开患者心结、协助临床进行术前方案制订及术中准确判断假体位置。
1 材料和方法
搜集在我院放射科检查的53例隆胸术后女性病例,患者因出现各种并发症(疼痛、扪及硬结、外形改变、感染等)要求取出假体材料或因担心不良反应要求体检,年龄19~47岁;中位年龄36岁。31例患者检查后行手术治疗,取出变性材料或更换其他材料。40例行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简称水凝胶)注入,6例行自体脂肪注入,10例行硅凝胶假体植入(包括4例硅胶/水凝胶双假体隆乳患者),1例行玻尿酸注入。假体均为双乳置入或注入,时间为6个月~12年。
采用 Philips Archiva 1.5T 双梯度及GE 3.0T超导MR 扫描仪进行磁共振检查, 应用乳腺专用双穴线圈。常规选用横轴位、矢状位进行扫描, 必要时辅以冠状位;序列选取轴位T1WI、T2WI、STIR及T1WI、T2WI抑脂像、T2WI抑水像(T2 FLAIR)。增强扫描造影剂GD-DTPA,0.2mol/kg,高压注射器2ml/s匀速注入,3D动态扫描7~10期,根据需要在工作站进行MIP、MPR、VR三维重建。
31例患者检查后行切开直视下取出假体,清理变性坏死组织送病理检查。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判读各种假体材料及并发症MRI表现,结合手术结果回顾性分析乳腺假体信号特征、位置、形态、分布、周围情况等。
2 结果
2.1 隆胸材料MRI表现:四种材料隆胸术后未出现并发症者磁共振扫描所见归纳总结如下表所示。
2.2 隆胸术后并发症的MR表现
2.2.1 水凝胶假体注射组:40例(计入同时存在硅凝胶假体4例)80只乳房,76只注射物全部或大部分位于乳腺后间隙,4只位于胸肌后间隙。23只水凝胶假体为半圆形,呈完整的团块状,位于乳腺后间隙,其中11只假乳内见细线样分隔,但水凝胶周围包膜仍较完整清晰(图1A、B);3只乳房体积明显增大,包膜增厚模糊(图1C)。9只可见胸大肌肌束分散断裂、水凝胶位于胸大肌后间隙,胸肌肿胀、内可见长Tl及长T2信号,边缘模糊(图1D) ;另外57只注射物呈多个大小不等的不规则团块,游离分布于乳房各处及向腋下、皮下流注(图1E)。
2.2.2 自体脂肪注射组:本组6例12只,均位于乳腺后间隙。2例4只腺体内及乳腺后间隙未见异常信号。5只腺体后见结节状T1WI、T2WI呈高信号、T2WI抑脂、STIR呈低信号结构,信号强度在各序列中与正常脂肪一致(图2A~D),2只腺体后方可见囊样结构,其内可见脂液平面;1只腺体后方可见模糊混杂信号,伴厚壁囊样结构形成,囊壁毛糙,周围结构不清。
2.2.3 硅凝胶假体植入组:本组10例(计入同时存在水凝胶假体4例)20只假体,13只位于乳腺后间隙,7只位于胸肌后间隙。假体周围见线样低信号包绕,增强扫描可见强化。19只假体未见破裂,其中7只假体见包膜不同程度变形或挛缩;4例双侧假体纤维囊外见残留水凝胶假体(图3A、B);2只假体囊内破裂,可见“飘带”及“匙孔”征象(图3C、D)。
2.2.4 透明质酸注射组 1例两只假体,位于乳腺后间隙,边缘欠光整、未见明显包膜;注入成分T1WI等略低信号, T2WI及STIR为高信号,T2抑脂像呈极低信号,胸肌T2WI信号略显增高,少量假体沿胸肌向腋部弥散分布,少量假体与前方腺体分界欠情(图4A~E)。
2.3 手术病理结果 :31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水凝胶假体27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