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8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翻译教案
第一课时
一、翻译的“三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文从句顺。
1、?直译为主 :忠实于原文意思,原文和译文必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原文中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要落实; 原文中没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不能出现;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2、意译为辅 :有时有些字词,从本义上来说落实不了,需要我们了解 引申义、比喻义、借代义等,这时需要意译。
3、文从句顺 :译文要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二、掌握正确翻译的??
“六方法” :留、删、换、调、补、贯
1、留: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如:
①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 郑。译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包围郑国。
②荆轲者,卫人 也。 译文:荆轲,是 卫国人。
2、删: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如:
①居顷 之。 译文:过了一些时候
②秦王 之 遇 燕太子丹 不善。 译文:秦王 对待 燕太子丹 不好。
3、换: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通假字换成本字,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古今异义词换成古义。
①荆轲 尝 游 过 榆次。 译文:荆轲 曾经 游历 经过 榆次。
②图穷而匕首 见。 (“见”通“现”,出现 )
译文:地图打开到最后,匕首 出现了。
③太子迟之。 译文:太子 以 他 为迟(嫌他迟)。
④仰天 太息 流 涕
译文:仰天叹息着 流 眼泪。(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注意:这里特别要注意文言文中的固定句式的翻译,即把固定句式 整体 翻译为现代汉语。(附:《高中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
例一.其 李将军 之谓也? 译文: 大概说的是 李将军 吧?
例二.丹 所以 诫 田先生 毋言者,欲以 成大事之谋也。
译文:我告诫 田先生 不要泄密 的原因,想要来 完成大事的谋划。
4、调: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
(1)、被动句。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a.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例如: ①或脱身以逃,不能容 于 远近。
译文:有人脱身逃跑,不能 被 远近的人容纳。
②故内惑 于 郑袖,外欺 于 张仪。
译文:(楚怀王)在国内 被 郑袖迷惑,在国外 被 张仪欺骗。
b.用“为”、“为……所……” (“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示被动。例如:
①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译文:(楚怀王)自身死在异地的秦国,被天下人讥笑。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译文:否则,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们俘虏。
c. 用“见”、“见……于……”表示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 见 欺。
译文:秦国的城池恐怕不可以得到,(赵国)白白地 被 欺骗。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译文:我确实担心被大王欺骗而辜负了赵国。
d.动词本身表示被动。即意念上的被动句,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例如:
①予 除 右丞相兼枢密使。 译文:我 被授予 右丞相兼枢密使 的官职。
②公子纠 死,管仲 囚 焉。译文:公子纠 被杀死,管仲 被囚禁。
(2)、介词结构(状语)后置句
在现代汉语里,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语里有些则置后作补语。例如:
①窥 以重利。 译文:用厚重的利益 引诱(他)。
②燕太子丹者,故尝质 于赵。译文:燕太子丹,从前曾经在赵国做人质。
(3)、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有三种情况:
a.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 例如:
①古之人 不余欺 也。 译文:古代的人是 不欺骗我 的。
②光不窃 自 外。 译文:我田光私下里 不 把自己当外人。
b.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提前。 例如:
①大王来 何 操? 译文:大王来时 携带什么了?
②沛公 安 在? 译文:沛公 在哪里?
c.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前边。例如: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译文:不懂句子停顿,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②唯 利是图。 译文:只 图谋利益。
(4)定语后置句。在现代汉语里,定语常常放在被修饰成分之前;古代汉语里,有些定语则置后。例如:
①太子及 宾客知其事者。 译文:太子以及 知道这件事的宾客。
②诸将 过此者 多。 译文:经过这里的各个将领 很多。
5、补:即补出省略内容。?
古汉语较简约,省略现象是普遍的。省略句,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很多省略现象,古代汉语中更为多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国教育史配套习题及答案.doc VIP
- 奥沙利铂超敏反应全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解读.pptx VIP
- 自考《小学课堂教学案例评析》阶段测验及答案(11篇).docx VIP
- 广东省深圳市2025年6月中考第三次适应性联合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VIP
- (新外研版)英语九年级上册Module 6课例分析 课件.pdf
- 自考《小学课堂教学案例评析》阶段测验及答案 (1).pdf VIP
- 7自考《小学课堂教学案例评析》阶段测验及答案.pdf VIP
- 《发展对象入党答辩》PPT模板.pptx VIP
- 《黔之驴》教学实录.doc VIP
- 工业机器人编程与调试(ABB)教学课件1-1.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