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翻译教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8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翻译教案 第一课时 一、翻译的“三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文从句顺。 1、?直译为主 :忠实于原文意思,原文和译文必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原文中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要落实; 原文中没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不能出现;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2、意译为辅 :有时有些字词,从本义上来说落实不了,需要我们了解 引申义、比喻义、借代义等,这时需要意译。 3、文从句顺 :译文要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二、掌握正确翻译的?? “六方法” :留、删、换、调、补、贯 1、留: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如: ①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 郑。译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包围郑国。 ②荆轲者,卫人 也。 译文:荆轲,是 卫国人。 2、删: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如: ①居顷 之。 译文:过了一些时候 ②秦王 之 遇 燕太子丹 不善。 译文:秦王 对待 燕太子丹 不好。 3、换: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通假字换成本字,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古今异义词换成古义。 ①荆轲 尝 游 过 榆次。 译文:荆轲 曾经 游历 经过 榆次。 ②图穷而匕首 见。 (“见”通“现”,出现 ) 译文:地图打开到最后,匕首 出现了。 ③太子迟之。 译文:太子 以 他 为迟(嫌他迟)。 ④仰天 太息 流 涕 译文:仰天叹息着 流 眼泪。(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注意:这里特别要注意文言文中的固定句式的翻译,即把固定句式 整体 翻译为现代汉语。(附:《高中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 例一.其 李将军 之谓也? 译文: 大概说的是 李将军 吧? 例二.丹 所以 诫 田先生 毋言者,欲以 成大事之谋也。 译文:我告诫 田先生 不要泄密 的原因,想要来 完成大事的谋划。 4、调: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 (1)、被动句。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a.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例如: ①或脱身以逃,不能容 于 远近。 译文:有人脱身逃跑,不能 被 远近的人容纳。 ②故内惑 于 郑袖,外欺 于 张仪。 译文:(楚怀王)在国内 被 郑袖迷惑,在国外 被 张仪欺骗。 b.用“为”、“为……所……” (“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示被动。例如: ①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译文:(楚怀王)自身死在异地的秦国,被天下人讥笑。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译文:否则,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们俘虏。 c. 用“见”、“见……于……”表示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 见 欺。 译文:秦国的城池恐怕不可以得到,(赵国)白白地 被 欺骗。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译文:我确实担心被大王欺骗而辜负了赵国。 d.动词本身表示被动。即意念上的被动句,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例如: ①予 除 右丞相兼枢密使。 译文:我 被授予 右丞相兼枢密使 的官职。 ②公子纠 死,管仲 囚 焉。译文:公子纠 被杀死,管仲 被囚禁。 (2)、介词结构(状语)后置句 在现代汉语里,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语里有些则置后作补语。例如: ①窥 以重利。 译文:用厚重的利益 引诱(他)。 ②燕太子丹者,故尝质 于赵。译文:燕太子丹,从前曾经在赵国做人质。 (3)、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有三种情况: a.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 例如: ①古之人 不余欺 也。 译文:古代的人是 不欺骗我 的。 ②光不窃 自 外。 译文:我田光私下里 不 把自己当外人。 b.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提前。 例如: ①大王来 何 操? 译文:大王来时 携带什么了? ②沛公 安 在? 译文:沛公 在哪里? c.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前边。例如: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译文:不懂句子停顿,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②唯 利是图。 译文:只 图谋利益。 (4)定语后置句。在现代汉语里,定语常常放在被修饰成分之前;古代汉语里,有些定语则置后。例如: ①太子及 宾客知其事者。 译文:太子以及 知道这件事的宾客。 ②诸将 过此者 多。 译文:经过这里的各个将领 很多。 5、补:即补出省略内容。? 古汉语较简约,省略现象是普遍的。省略句,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很多省略现象,古代汉语中更为多见。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