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与“探航”相遇.doc
与“探航”相遇
相遇,总是美丽的!
有些人,注定要被留存在心灵的深处,像书房中那盏淡黄的灯散发出的温暖的光,映在身上,暖在心间。有些事,注定要被铭刻在记忆的长廊,像雕梁飞檐下那一枚铜铃叮咚出的一串串动人的音符,响在耳畔,记在心头!
一
2009年,盐城,我与“教海探航”第一次真正相遇。
深秋,草木摇落露为霜,平添了几丝寒意,盐城实小的报告厅内,却是一片春意。台上,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正在点评,矍铄健朗,妙语不断……一场“教师,做个思想者”的沙龙正在进行,嘉宾间的思辨追问也罢,作画言志也罢,一切都是那般地自然、妥帖,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一时间场内笑声不断,掌声四起……
我坐在第一排,手托着腮,仰望着这群熟悉而又陌生的“探航人”,灯光打在他们红润的脸上,那老者花白的头发似乎也被镀上了一层金色,一切是那样的神圣――这是思想者的光辉!
沙龙结束,如潮的掌声把我从沉思中唤醒,我拼命地鼓掌,掌声未落,身旁已有一人落座。正是那老者――成尚荣先生。我轻轻地打了个招呼。先生侧过身来,望着我:“你今年的探航题目是什么啊?”“感受性阅读:守望阅读教学的生本时代。”“我有印象,写了些什么,说说看?”我有些忐忑:“我是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的――定位:课标观照下‘以生为本’的深情呼唤;定度:构建内容与形式并驾的有效课堂……”该死,出状况了!心揣小鹿的我竟然忘记第三个标题是什么了,礼堂里太热,我的脸上一下子冒出了许多细密的汗珠。“还有一个是……”“还有一个板块是‘定法:走向生本时代的智性应变’。我记得这三个标题,昨晚翻看了一遍,还有印象。”
我一时愕然,偶然的一次邻座,偶然的一次交谈,偶然的一篇文章……他竟然记得!这不是最强大脑,是什么?!
“为什么选这样的题啊?”……脑袋嗡嗡的我忘记了当初是怎么回答先生的了,只记得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给了他,却忘记了要他的号码,一时遗憾无比。
如果要我用一个字来形容这第一次交谈的话,那就是――?。
第二次的交谈,同样是出乎意料。
半年后的一个夜晚,大约九点半,我和妻正在聊天,电话骤然响起,竟然是先生!“我在外地,今天遇到你们老家的几位老师,想起给你打个电话。”我“哦哦”了好久,心中一阵惊喜。聊了一会儿孩子,先生问:“今年探航的题目定了吗?最近读了哪些书?有什么新收获?……”我一时支支吾吾,又“哦哦”了好久,只顾着忙不迭地感谢先生的关心。电话那头似乎有些生气:“我是想听听你的见解的,哪来那么多的客套话?……你得学会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句子。”随后不久先生挂了电话,我的汗又下来了。
找到属于自己的句子,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
莫言说:一个作家必须要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他的“高密东北乡”,沈从文的“湘西”……作家是这样,我们呢?我有属于自己的地方吗?作家用笔写出属于自己的地方,而“探航”,不就是我们用实践、用探索找寻属于自己的那块地方吗?
那年的“探航”文章,我做得更用心了,从杜威的《经验与教育》到《经验与自然》再到《我们怎样思维》;从王荣生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到《课程标准》再到名师们的博客……一点儿也没敢松懈,阅读、联结,实践、整合……我一次又一次地找寻,一次又一次地发现,终于,第二次收获了一等奖证书。
二
盐城那次“教海探航”颁奖活动,让我遇见了许多痴情的水手、厉害的水手――我知道了连续拔得头筹的魏星,知道了钻研习作教学、自成体系的吴勇,还知道了水手云集的淮安实小!
一天听课间隙,我向旁边一位淮安的女老师打听卞志鹃――因为之前从《江苏教育》上看到过她的成长故事,知道她是我们家乡人,又是“教海探航”的杰出水手,真想向她多请教请教。
那位女老师不禁莞尔,说:“我就是。”梨涡浅笑,一如家乡的虞姬泉水,温润恬淡。我抱歉地笑了笑,就这样和卞老师结识了。
那一年,拿到探航论文的改稿通知,已经迫在眉睫,可我还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焦躁之下,想到卞老师,顾不上她还担负着繁重的课业和学校的科研工作,冒昧地将邮件发了过去。
没有想到,很快,卞老师便将修改的意见发了过来――
文章拜读,共鸣、顿悟――魏老师把“儿童立场”的理论提高到我不能及的视域,很钦佩;同时也被文章中来自于教学实践的鲜活力量深深打动。学习了两遍,仍不敢贸然评价。近两日琐事特多,今天终于静下心来细细品读,竟然也不能提出什么建议来,实在有负魏老师!
“秘妙”一词源自王国维语,很抢眼。文章立足点小,语文味浓;深入进去,铺展开来,梯度鲜明,实践与理论相映互证――这样的实在的文章,给我的教学和研究启示不少。魏老师所言困惑,仔细想,又不能再仔细想,恐怕乱了自己的思路――直觉,特别是一开始的模糊感觉,虽不成熟,也许能应付回答――因为不成熟,所以不必惧怕正确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