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政治一轮复习文综练习
文综练习(政治)
一、选择题:
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十七大报告用一批新名词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活力和生命力。据此回答31~32题。
24.“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右图示,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之间的组合模式有多种多样,你认为比较恰当的组合应该在
AAA′区间之内 B.BB′区间之内
CA′或B′点上 D.AB区间之内A′和B′点2008年1月9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指出,应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并将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为宣传这一政策,请你写一份“限制使用塑料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倡议书,应当运用的观点是
①塑料袋的价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 ②调整产品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
③加强宏观调控应以行政手段为主 ④科学消费对生产具有促进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答案D。限制使用塑料袋,是为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故②入选,消费观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故④入选。①③说法均不对。
3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记者有关政府改革的提问时说,要下决心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实现社会结构的公平和正义,让人民的钱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回答34—35题。
26.2003年至2007年5年间,我国财政收入累计约17万亿元,比上一个5年增加10万亿元,年均增长22%。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
①意味着我国税收收入的不断增长 ②根本上得益于国民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 ③为国家各项职能及社会公平的实现创造了良好条件 ④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收入的增加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答案C。决定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而不是分配政策,增加财政收入不一定会影响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收入的增加。故
27.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的“三农”、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廉租住房建设等方面的支出,将分别比上年增加1307亿、458亿、167亿、486亿和17亿元。这体现了
①财政优化资源配置、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功能 ②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和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 ③国家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④统筹城乡之间、经济社会之间发展的需要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A。③的说法本身自相矛盾,而且与我国当前实际情况不相符。
28、2008年美国大选已经拉开帷幕,民主党与共和党围绕白宫的一张入场券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一个政党上台执政的关键在于能否获得国会中的多数席位 ②美国国会拥有立法权和司法权 ③美国的竞选,是有钱人的权力游戏 ④美国政治的三大支柱是利益集团、政党和政府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答案B
29.要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政府必须 ( )
①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②注重先进文化的传播
③组织和发展教、科、文、卫、体等各项事业
④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A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08年18日上午,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引用了大量的古语和诗文,得到了中外记者的好评。据此回答30-31题。
30.在谈到抑制物价上涨的问题时,温家宝总理引用了古语“事不避难”。语出《后汉书·虞诩传》:“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根据全文意思,“事不避难”最能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普遍的
B.客观条件的制约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C.事物发展的总趋势的向前的
D.正确的意识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解析】答案B。困难的事情难以解决,但“不避难”体现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挑战困难。
31.在谈到有关思想解放的问题时,温家宝引用了“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它出自唐司空图《诗品》,原文说的是文艺创作中的体会,说大自然美景难以穷尽,只要深入体察,就能不断创新诗境。“如将不尽,与古为新”体现了:
A.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B.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相统一
C.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相结合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解析】答案D。根据材料的解释,“体察”可以出“新诗境”反映出了实践推动认识的发展。
32.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执业兽医机构聘用证明或服务协议.docx VIP
- 高中语文革命题材课文阅读与写作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生态生命安全森林草原火灾的危害教案.pdf VIP
- 2025年淮安市专业技术人员公需试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docx VIP
- 《文献检索与毕业论文写作》课件第三章 常用英文数据库的使用 .pptx VIP
- 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民族精神+纪念抗战胜利主题班会.pptx VIP
- 2025版煤矿安全规程学习培训课件.pptx
- 22J403-1楼梯栏杆栏板.pptx VIP
- 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2024新版2025秋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