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主学习理念下的教学处理艺术.docVIP

基于自主学习理念下的教学处理艺术.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自主学习理念下的教学处理艺术.doc

基于自主学习理念下的教学处理艺术   【摘 要】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学科,新课程数学教学的宗旨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数学素质,而学生数学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因此,加强自主学习学法指导,帮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是现代课堂改革的核心任务。纵观现在的数学课堂,“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应试教育现象依然顽固地占领着我们的课堂,压抑了学生的自主发展,不能体现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因此,我们有必要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素质与能力。本文将在前人对自主学习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笔者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切身的体会。   【关键词】自主学习;兴趣;互动   《义务教育数学课标(2011版)》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育理论表明,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助于学习者提高自主意识,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有助于学习者培养非智力因素,发展智力;有助于学习者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及培养自我评价能力。教师在学习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从而,自主学习并不是自由学习,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生活经验的限制,需要借助教师的引领、课堂教学环节设置。以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互动学习。   一、优化环节设计,让学生能学乐学   1.精妙激趣,让求知成为渴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是进行自主学习的前提。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   导入引趣,一是要“精”,根据所学的内容,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如笔者给初一学生上第一堂课,以神奇的“数学幻方”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觉得数学世界充满了神奇色彩,立刻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理和探索欲望,迫切地想知道其中的奥秘,从而激励他们带着迫切的心情去主动学习和思考。   二是要“妙”,既要激发兴趣,又要创设悬念,使学生自然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从而带着良好的状态学习。如:在“勾股定理”“七巧板”教学中,笔者用史料故事引入,让学生在感悟数学丰富的内涵美的同时给学生注入了一支强心剂,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味到数学的无穷魅力!   2.互动探索,让思维碰撞火花   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学生有了问题才会去探索。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几道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特别在新课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动脑的机会;为学生留有发现的空间,让学生对新知的探求思维沿着奇→疑→思→明的认知规律。充分利用课本、学案等学习材料,自学、自探,然后得出结论。   如:《有理数乘方》一课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设置了三组问题:(1)某种细胞每过30分钟便由一个分裂成2个,经过5小时,这种细胞由1个能分裂成多少个?你能算吗?由此你能理解有理数乘方的含义吗?(2)把下列各式写成乘方运算的形式,并指出它的底数和指数:①(-1.3)?(-1.3)?(-1.3)?(-1.3) ;②1-5×1-5×1-5×1-5;③10×10×10;④(-3)(-3)(-3)?(-3)。(3)计算并观察:①102、103、104②(-10)2、(-10)3 、(-10)4的结果,与同伴进行交流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探索。教师只起“导”的作用,学生经过自己分析研究,就能发现有理数乘方的法则。这一教学过程,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切实地培养,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分组竞赛,在竞争中升华知识   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状况分出适当的小组,对若干问题现在组内交流、启发;再进行全班交流。对交流的结果采用积分制的方式分组评价,形式上可以是口头抢答、书面笔答、黑板板演。以集体荣誉这一机制促成了“兵教兵”的产生,使学生在课堂内自觉地实行脑力资源共享,充分开发和利用了教学中的人力资源。例如:如何将一个平行四边形分成完全相等的四部分。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学生争先恐后上黑板画出来,其中少不了学生的一番陈述、辩论和归纳,当然,最终大家对一般性规律也有理解深刻了。   当然,在教学实践中,有些内容还得采用讲授的形式,如有些图形性质、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