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参与式课题.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动参与式课题主动参与式课题

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 小学科学主动参与式课堂有效学与教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小学科学课题组 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参与度已经成为新课程标准下评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是衡量其主体地位发挥的重要标志。《小学科学主动参与式课堂有效学与教研究》是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徐敏南主任主持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主动参与式课堂有效学与教研究》课题的子课题之一,为推进小学科学“关注课堂,聚焦课堂,推进有效教与学”活动的深入,促进无锡市小学科学教育的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指导和服务本课题研究成员和课题实验学校教师正确理解本课题的理念和内容,保证本课题研究和实践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成效,特制定本课题实施方案: 一、核心概念及课题界定 1.主动,指学生在课堂中表现为强烈的主体意识和自我意识,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主动参与,是指学生基于原本的生活经验及学习基础,在主体交互中情感、思维和行为自觉地融入教学活动,实现认知性与情感发展的全面发展目标;二是主动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和同伴的互助下自主选择,以认知发展为中心,主动地建构关于现实的、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即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领域得到主动发展与提升。 2.参与式小学科学课堂,是以“学”中心,在发展性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的意识和主动参与的能力,引导以自觉性和选择性为特征的指导学习。以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科学课堂教学情境为前提,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唤起学生个体发展需要为核心,以教学对话引领课堂主体间性交互,创设思维时空,力图使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人在情感、思维和行为都投入到学与教的活动中,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经历自主意义建构,提高师生的批判意识和反思能力,由此产生新的思想和认识,进而提高改变现状的自信心和自主发展智慧的小学科学理想课堂。 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学生和学习)为中心的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正规的参与教学法,另一种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加入参与式教学法的元素。主动参与式课堂有效学与教,是以前者为主要教学方法的课堂创新形态和流程。 3.有效学与教,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在学习者分析和教学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情境,开发和调用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课程资源,以“置身于其中的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ing with-in)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的所有行为,以及学生在教师及“助学案”的引领下积极的动机和学习态度,进行自主意义建构并获得发展的全过程。以学的质量来评价教的成效。有效学与教是一种有效教学策略,也是课堂上主体对话、共同参与的发展过程和结果。主动参与式课堂有效学与教的基本特征是,学生在情感、思维、行为等方面积极、主动、愉悦地参与学习过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差异性的主动发展机会。 4.“小学科学主动参与式课堂有效学与教研究”子课题,在调研影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因素并作归因分析的基础上,以学生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行为特征及发展规律为依据,借鉴激励和期望心理学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运用系统论的科学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强调协作学习对知识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探索信息化背景下主动参与式小学科学课堂及“助学案”教学设计的结构模型和实施策略,研究小学科学课堂有效学与教的理念、内容、策略和评价,积极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和生命发展,提升小学科学教师的学科素养和专业技术,促进新课程理念向课堂教学实践的转化,促进本地区素质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是为了提高教师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和策略,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1956年,布鲁姆出版《教学目标的分类学》,促进有效教学研究受到普遍重视,有效教学从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技术。1975年,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在整合PLATO的基础上,开发以肯普模型为代表的第一代教学设计,一种以“教”为中心的有效教学课堂操作样式。美国教育多样性和高质量研究中心(CREDE)于1998年提炼出有效教学的5大原则,其中一个重要的观点是:“有效教学是学生高度参与的教学”。奥斯丁(Ornstein, Allan C.)著《有效教学策略》于1990年

文档评论(0)

skewgu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