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课件(63张PPT).ppt

《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课件(63张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课件(63张PPT)

答案 (1)自由法国的事业是正义的,是为法兰西民族利益而战;法国本土虽然沦陷,但可以依托海外殖民地继续战斗;可以借助英美军事力量和经济援助。 (2)具有战胜法西斯侵略的坚定信念;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与反法西斯盟国相互合作;依靠人民坚持军事斗争。 深化点拨 二战中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相互配合 (1)政治上互相协作:反法西斯联盟进行双边或多边的高级会谈,特别是美、英、苏首脑之间保持密切联系。战争期间共召开四次三国首脑会议,协调解决了许多重大问题。 (2)经济上互相支持:盟国在经济上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合作,如美国《租借法》等,对提高盟军的作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军事上互相配合:①中国战场拖住日本陆军的主力,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中国修建了滇缅公路,并出兵协同英军作战,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②为了减轻苏联的压力,英、美盟军在西欧和北非采取军事行动予以配合。③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美、苏、英、法等盟军相互协作,迫使德国法西斯无条件投降。④在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战争中,中、美、英相互协作,苏联也参加对日作战,迫使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 考向二 两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 视角1 从和平与发展角度考查一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特点 【考题3】 (2016·课标全国Ⅱ,47)材料 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是著名的反战活动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即发出致德国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公开信,呼吁反战,遭到拒绝。从1914年到1918年,他连续发表文章,谴责交战各国政府是战争的罪魁祸首,呼吁立即结束这场自相残杀的战争,但不为人们理解,甚至在自己的祖国也被指责为卖国贼。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发表《精神独立宣言》,总结大战的教训,呼吁知识界保持精神独立,以防战争再次爆发。 在二三十年代,他发起组织了国际反战反法西斯委员会,不久当选为名誉主席。在世界反战大会上,他被选为大会主席,并在大会发言中指出反对指向苏联的一切威胁,保卫苏联。后被提名为国际反法西斯委员会名誉主席。 ——据杨晓明《欣悦的灵魂:罗曼·罗兰》 (1)根据材料,概括与一战时相比,罗曼·罗兰二三十年代反战活动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曼·罗兰反战活动变化的原因。 解析 第(1)问,根据两段材料先概括罗曼·罗兰在一战时期和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反战的主张,然后进行比较,最后得出变化。第(2)问,一是根据材料的时间和内容进行分析,二是要结合所学知识,从一战后西方国家与苏俄(联)的关系、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进展、罗曼·罗兰与苏联的关系等角度进行概括。 答案 (1)变化:由个人宣传反战到组织反战活动;由反对欧洲交战各国政府到反对法西斯,保卫苏联。 (2)原因:总结一战教训;交战各国宣扬极端民族主义,蒙蔽广大民众,个人反战未能取得明显效果; 形势变化:一战是非正义战争,交战双方政府都负有战争责任,二三十年代法西斯兴起,成为和平的最大敌人,攻击矛头指向苏联。 视角2 从美苏“冷战”角度,考查二战后国际关系变化的特点 及成因 【考题4】 (2016·课标全国Ⅰ,47)材料 1965年,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升级后,中国政府在加强对越南的军事援助的同时,向美国政府传递了一系列警示性信息,要求美国不得将战争无限制升级。美国决策者对此颇为重视,加强相互间的“信息传递”,努力理解中方的信息,并将中方的可能反应作为制定战略决策时必须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同中国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美国表现出某种谨慎和克制,朝鲜战争式的中美直接军事冲突没有重演。 1969年上台的尼克松政府,面对美国在越南问题上的困境,以及从亚洲收缩力量的需要,对美国的对外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试图使之适合美国力量的限度和新的国内国际条件。1973年,美国与北越在巴黎签订了协定,越南战争基本结束。 ——摘编自陈兼、赫斯伯格《越战初期中美之间特殊的“信息传递”》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与中国在越南战争中没有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结束越南战争的原因。 解析 第(1)问,提取材料信息“中国政府在加强对越南的军事援助的同时,向美国政府传递了一系列警示性信息”“努力理解中方的信息,并将中方的可能反应作为制定战略决策时必须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冷战的战略重心与对朝鲜战争的反思等角度来回答。第(2)问,结合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与其国内情况分析回答。 答案 (1)冷战时期,美国的战略中心在欧洲;吸取朝鲜战争的教训;中国政府有效的警示信息;美国采取了避免直接冲突的一些措施。 (2)国内反战运动的高涨;调整国际战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战争给经济造成巨大负担;战争胜利无望,欲从战争中脱身。 深化点拨 20世纪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