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张载的《西铭》.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论张载的《西铭》论张载的《西铭》

试论张载的《西铭》 【摘要】张载是理学思想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其学说对理学思想体系的建构有重大的影响。张载一生著述很多,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西铭》一文。《西铭》本名《订顽》,原是《正蒙·乾称篇》中的首章,张载曾将其录于学堂双牖的右侧,题名《订顽》,后程颐将《订顽》改称为《西铭》,才有此独立篇名。二程对此文有甚高评价,认为它代表了孟子之后儒家最杰出的见解。朱熹及其弟子也充分肯定《西铭》表达了儒家的重要道理,其核心在于仁孝。《西铭》的全文主旨在于宣扬忠行孝道,达天知命。以乾坤,天地和父母为一体,以乾坤确立起感通之德能,阐明此德如何从个体向家庭,再继之向社会,向天下万物展开,为儒家的仁义之说做了本体论和人性论的论证。 【关键词】西铭;民胞物与;存心养性;存顺没宁 【中图分类号】b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8-0046-02 张载,字子厚,生于宋真宗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卒于宋神宗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他祖籍大梁(今河南开封),生长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因久居陕西凤翔府横渠镇讲学,学者多称他为横渠先生。在横渠生活期间,研读六经,写下大量著作,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体系。同时,他还广招门徒,传授自己的学说,这样,以张为中心,形成了理学史上最大的四个理学学派之一—关学学派,也称为关中之学或者横渠之学。史称张载思想体系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礼》为用,以孔孟为法。浙江大学的束景南教授亦有类似的看法,认为张载的思想体系就是四书学的思想体系。“与诸生言学,每告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之道,学必为圣人而后已。以为知人而不知天,求为贤人而不求为圣人,为学者之大弊。 “张载是理学思想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其学说对理学思想体系的建构有重大的影响。二程曾将他与孟子,韩愈相比,朱熹在《伊洛渊源录》中把张载与周敦颐、邵雍、二程并列,世称北宋五子。历代统治者也给张载以很高的荣誉,宋理宗封张载为‘郿伯’,‘从祀孔子庙庭’。”[1]张载一生著述很多,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西铭》一文。 《西铭》本名《订顽》,原是《正蒙·乾称篇》中的首章,张载曾将其录于学堂双牖的右侧,题名《订顽》。将篇中的末章录于左侧,题为《砭愚》,是张载为批评人的顽愚品性,教育警示弟子而作。后程颐将《订顽》改称为《西铭》,《砭愚》改为《东铭》,于是有了独立篇名。《西铭》一文虽仅253字,但在宋代理学史学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二程都曾将《西铭》与孟子相提并论,认为它代表了孟子以后儒家最杰出的见解。朱熹及其弟子也充分肯定《西铭》表达了儒家的重要道理,其核心在于仁孝,朱熹更曾以“理一分殊”解读《西铭》,认为“‘西铭一篇,始末皆是理一分殊。’‘看西铭,觉得句句是理一分殊。’”[2] 《西铭》开篇即是“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认为天地万物源于一气,都是秉承了天地之性,所以他人都是我的同胞兄弟,他物也都是伴我而生,都是我应该要关怀,照顾,珍惜的。这种民胞物与的博爱情怀也正是孔子“仁爱”,孟子“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精神传承。宋儒思想的一个前提是认为儒学在孟子之后已成绝学,于是作学问大都已“为往圣继绝学”为己任。张载亦然。不仅如此,张载还为这种博爱建构了一个形而上的基础,作了本体论的论证。山西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王佩认为:“作为宋理学的奠基者和开创者,张载很清楚的看到了复兴儒学的问题所在,自觉的把清算自秦汉以来儒门自身‘知人不知天’之‘大弊’,构建儒学的宇宙论哲学作为自己的理论任务。”[3]将人从单纯的渺小的肉身提升到天之民,宇宙之民的地位,从而为人的责任和义务完成了一种超道德的建构。冯友兰先生就认为,“《西铭》讲的是一种精神境界,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只要求在不足百年的有生之年,人尽其作为宇宙成员的责任和义务。责任和义务虽有两重,但人并不需要做两种事,事虽是一种,但意义可有两重。”[4]认为张载的《西铭》体现了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统一,他说:“尽人职尽人伦底事,是道德底事。但天民行之,这种事对他又有超道德的意义。张横渠的《西铭》,即说明此点。……此篇的好处,究在何处,前人未有确切底说明。照我们的看法,此篇的真正底好处,以其从事天的观点,以看道德底事。如此看,则道德底事,又有一种超道德的意义。”[5] 《西铭》又说:“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为匪懈。”能知天地之化育万物的功业,能彻底的清晰的了解那不可知,不可测的奥妙,才算是善于继述乾坤父母的事迹和承继乾坤父母的志愿。即便是在屋漏隐僻独处之处,也要对得起天地神明,才算无愧于乾坤父母;时时存仁心,养天性,才算是事天奉天无所懈怠。“不愧屋漏为无忝”与中庸里修身所提到的慎独的思想,与孟

文档评论(0)

yyanrlu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