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陇西行 可怜无定河边骨.doc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陇西行 可怜无定河边骨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可怜无定河边骨”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的支持! 可怜无定河边骨 ——从唐宋边塞诗看无定河畔的战火 陕北榆林有一条河,叫无定河(上游叫红柳河)。其发源于定边县白于山区的南老山中,流经定边县、靖边县、内蒙古乌审旗、横山县、榆阳区、米脂县、绥德县,清涧县,最终注入黄河。从中国山川地理全貌来看,无定河只能算是一条小河,于国计民生似乎无足轻重;然而,从中国历史文化角度来看,无定河无疑是一条大河,其对中华民族的影响任何人都不能等闲视之。 我们知道,唐宋是我国诗歌的辉煌时代,边塞诗又是唐宋诗里最具风骨的独秀。综观唐宋边塞诗,我们会发现,其中好多诗篇写到陕北榆林大地,不少诗篇直接写到无定河。 我们先看中唐著名边塞诗人李益的《登夏州城观送行人赋得六州胡儿歌》—— 六州胡儿六蕃语,十岁骑羊逐沙鼠。 沙头牧马孤雁飞,汉军游骑貂锦衣。 云中征戍三千里,今日征行何岁归? 无定河边数株柳,共送行人一杯酒。 胡儿起作本蕃歌,齐唱呜呜尽垂手。 心知旧国西州远,西向胡天望乡久。 回身忽作异方声,一声回尽征人首。 蕃音虏曲一难分,似说边情向塞云。 故国关山无限路,风沙满眼堪断魂。 不见天边青作冢,古来愁杀汉昭君。 这首诗是诗人从军朔方(夏州治所,即今陕北榆林市靖边县终界乡白城子)后,登上夏州城楼,观看欢送征人回内地之作。其中最为引人注目是“无定河边数株柳,共送行人一杯酒”。诗人看到,在无定河边的柳阴下,人们正在为即将回乡的汉军征人饯行,有的折柳相送,有的正一杯一杯地劝酒——真想不到,黄沙漫漫的无定河畔还发生过这样温情的一幕。当然,诗歌的核心是要表现流徙到夏州居住的“胡儿”(这是当时用语,泛指突厥、吐蕃等少数民族)对遥远的家乡的深切思念。作者通过写汉族征人的有家可回,来衬托“胡儿”的无家可归,使无尽的乡思被表现得相当婉转、深沉而又凄苦。诗中明显流露出汉人的几分得意之情,也流露出几分对被征服民族“胡儿”的不关痛痒的同情之意。不难看出,本诗的背后一定隐藏着大规模的攻伐,一定隐藏着残忍的杀戮。 我们再看晚唐诗人陈陶的《陇西行》——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深闺梦里人。 好一个“可怜无定河边骨”啊!如果说《登夏州城》里面汉族军队打了胜仗,那么,这首诗里,汉族军队可是吃了败仗。而且,《陇西行》没有《登夏州城》那种生活情味,有的只是残酷和悲壮,读来令人毛骨悚然!你看,唐军将士人人宣誓横扫匈奴,个个奋不顾身一马当先——这或许就是所谓的大唐气象!(大概就像今天的美国一样,老子天下第一,谁也不服。)结果呢,五千身穿锦袍的精锐部队,全部战死在北国的疆场上。(好在现在的美国人缺乏这种精神。)更令人揪心和难过的是,将士们的白骨堆积在无定河边无人收拾,而他们远方的妻子却深信丈夫还活着,依然在梦中深情地呼唤着他们,盼望着有朝一日与他们相依相伴。 唐代还有一首无名氏写的《杂诗》—— 无定河边暮角声, 赫连台畔旅人情。 函关归路千余里, 一夕秋风白发生。 “无定河边暮角声”——很显然,无定河边是边防驻地,是军营。在那荒寒的无定河畔,向晚吹起的角声,除了凄厉幽怨还能是什么样的呢?这位家在函谷关外的旅人是因被迫谋生,或是兵戈阻绝,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流落在外不能归家呢?不得而知,反正一夜秋风刮白了他的头发。作为一首边塞诗,本诗意在表现“乡愁”,然而,透过这一表象,我们还是能够感受到烽烟,感受到厮杀,感受到鲜血。 大约生活在晚唐僖宗年代的秦韬玉也有一首,叫《边将》—— 剑光如电马如风,百捷长轻是掌中。 无定河边蕃将死,受降城外虏尘空。 旗缝雁翅和竿袅,箭撚雕翎逐隼雄。 自指燕山最高石,不知谁为勒殊功。 这是一首战歌,也是一首凯歌。它给我们塑造了一个胜利者的形象——边将。边将不光打了胜仗,而且豪情万丈,准备再立新功。再立新功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杀戮,意味着流血!蕃将呢?他吃了败仗,自己战死,部下也或投降或溃逃了。不过,番邦们会不会卷土重来呢?卷土重来意味着什么?同样意味着杀戮,意味着流血! 最后看宋代李复写的《督运宿明堂川》—— 督运晚宿明堂川,凿冰饮马沙冈窟。 风沙正面立不得,骁骑轻兵忽驰突。 密雪拥渡无定河,河带血流侵人骨。 帐中令下星骑来,半夜促行更仓猝。 本诗写的是作者督运粮草兵马天黑歇宿明堂川的所见所闻。明堂川就在现在的米脂县西北方,是无定河的一条小支流。那么,作者见到什么闻到什么呢?天寒地冻,狂风大作,雪花飘飞,黄沙漫天,战士们正在凿冰饮马,营帐里却下达了星夜转移的命令,于是,连同伤兵在内,大伙冒雪横渡无定河(没有封冻),无定河就变成了血河。 …… 由此可以说,唐宋时期的无定河流域总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无定河称得上是一条战河,一条血河。 而实际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aojun00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