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书法教育中的力感追求.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学书法教育中的力感追求.doc

小学书法教育中的力感追求   无力不立,力感自古就是书法审美要素之一,蔡邕《九势》:“下笔用力,肌肤之丽。”卫夫人《笔阵图》:“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我们在《写字教学与学生身体发展的研究》课题实践过程中,着力追求书法教育的内在力感。   一、学生主体的劲力追求   1.一路歌,清溪汇入大河东――积极参与   小学生的写字热情来得快,退得也快。别看他头几次兴致颇高,接下来可能就会蔫头耷脑,神采全无。于是开始旷课,迟到、早退,工具也带不齐了。我们及时编吟《三字歌》:逢写字,兴致浓;不缺课,不误钟;劲头足,练真功。给他鼓劲。   2.身心悦,扬帆破浪面生风――精神饱满   写毛笔字要身心合一。手脏、身汗、便急,就没有心思写字;缺少睡眠、过度运动,就没有精神写字;烦躁、消沉、分神更无法写好字。因此,我们要求学生上写字课前,要自觉做好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准备,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写字活动中去。   3.遇困阻,执著以求似劲松――坚忍不拔   学生书写水平的提高不是匀速的,随着书写难度越来越大,会感觉停滞不前,甚至再写“一、二、三”都不如以前了。此时,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其找出问题的症结,同时教育其要像那黄山之松,经久磨炼,扎根岩缝长成材。   4.坐如钟,掌虚指实若游龙――“双姿”正确   坐姿和执笔姿势合称“双姿”。坐如钟,坐姿要有力。要求学生坐端正,保证胸离桌一拳,眼睛离纸一尺,头正,身直,肩平,臂开,足安。既保证书写顺利而有效地进行,又保证呼吸顺畅,保护眼、颈椎和腰椎,避免近视、颈椎病和驼背等疾病的发生。   掌虚指实,是执笔的要领。古人《执笔歌》有考:“大指中指死里掐,圆如龙睛中虚发,食指名指上下推,亦须着力相撑插。”掌虚指实,运笔游龙一般自如,强调手指离笔头一寸,就是为了能把笔运开。   掌竖腕平。要求手掌竖起,手腕与桌面平行,手掌与前臂近似于九十度,为了保证手心向前,笔杆微向右后倒,笔尖微向左前方,以便于运笔。   5.锥画沙,藏头护尾如引弓――运笔有力   锥画沙,是强调中锋运笔。锥画沙、印印泥,运笔时,笔要与纸面基本垂直,令笔尖藏在笔画中间行走,中锋行笔可使点画饱满、圆润、浑厚而有质感,达到入木三分,力透纸背的效果。   藏头护尾,指用笔必须采取逆势。逆锋起笔,回锋收笔,把笔落纸和离纸的痕迹都隐藏起来,从而保证了中锋运笔,同时意在强调学生在临帖时一定要按要求完成全过程,没有捷径可走。   中锋运笔,藏头护尾。遵循它,写出来的笔画有弹性,有张力,如引弓射箭,势不可收。   二、汉字客体的魅力追求   汉文字,先祖智:造型方,表音义。   汉字造型方正,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于一体,凝聚着华夏祖先的智慧,在世界文字宝库中独具魅力。   1.点画形态的力感追求   古人在描述汉字笔画时十分强调力感。点如高峰之坠石,横如勒马之用缰,竖如万岁之枯藤,横折钩如万钧之弩发,撇利剑截断犀象之角牙,无不让人感受到力的存在。我们孜孜以求点画的力感,并通过字歌体现。   长横长,勒马缰;短横翘,鲤鱼跳。长横虽然长,却像勒马的缰绳有力;短横向右上取势,像鲤鱼跳龙门一样充满活力。垂露竖,擎天柱;悬针如剑蓄势诛。垂露竖是昆仑山支撑着天的柱子,紧张有力,悬针竖看上去富态、舒展,实则是一柄蓄势待诛的倚天剑。长撇骁,像战刀;短撇角尖如号角,平撇当头俏,恰似贝雷帽。战刀、号角与贝雷帽,无论形态、质感都让人感受到有力,加之都与军人相关,不禁使人联想到号角吹响,头戴贝雷帽的战士挥舞战刀,冲锋陷阵,所向披靡。   2.偏旁部首的力感追求   由于偏旁部首是由独体字演变而来,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这种变化以及其所处位置,凸显力感。如:一军人,守边防。抬头望,挺胸膛。直撇高起,垂露竖由撇中段起笔,挺拔如松,使人想起守边防的战士。道出单人旁立姿的挺拔有力。修木知收放,右谦让,左飞扬。木字旁修长,右收左放。于树木可理解为向阳光、承雨露、争空气,上升到人格则有既懂得谦让,又能够张扬个性的魅力。   3.整体形态的力感追求   汉字的方块造型,如建筑物般稳定,本身就体现了力感,而有些汉字因其结构造型的特殊性,视觉上缺乏力感,书写时我们该如何使其呈现力感呢?   其一是通过倾斜,使其呈现动感。如:中竖斜,状如虎,蓄势往前扑。“五”字的两竖在书写时都呈右斜,使其如同猛虎蓄势前扑。汉字中有一类字被称为“半边字”,如“勺、勿、母”等字,重心无着力点,书写时必须倾斜,使其重心落在钩上,有扛鼎之势。   其二是形成支撑,使其稳定牢固。如:撇捺连,若飞雁;结雁阵,不离分。“入”字只有撇捺两笔,都是斜的,要它们相互支撑,结成稳定的三角形。“人、久”等字亦如此。   其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