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古诗鉴赏能力训练指要.docx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诗鉴赏能力训练指要

古诗鉴赏能力训练指要-------------------------------------------------------------------------------- 2002/05/09 11:34 《高考》  新颁布的2002年语文科《考试说明》对今年古诗鉴赏题的考查形式作了调整,由一贯的选择题改成了主观题,但考点仍体现在对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初步鉴赏和对作品思想内容进行评价等方面。我们认为高考不会因为命题形式的变化而加大试题考查的深度或广度,但会增加考生解题的难度,因此,这种变化对具体教学过程中训练思路和方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面对高考古诗鉴赏题型的变化,考生必须进行针对性的适应训练,这将  直接有助于考生解答古诗鉴赏题正确率的提高。以下结合教学实例,从四个方面来谈高考古诗鉴赏能力训练。  一、正确理解词句  回顾历年高考,正确理解词句一直是诗歌鉴赏的一项基础要求。从1996年把“诸葛亮”误为“刘备”到1999年对“风灯”的误解,无一例外地涉及了诗歌词句的正确理解问题。今年高考,这仍应是我们备考中不能忽视的重要考点。正确理解词句首先要求把握“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语境、背景分析原则,其次要能正确分析句子结构和词性,有时还要注意词句的修辞。  例1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诗中的“客”指的是______,“低”字意为______。  例1中“客”应指诗人自己,如误为其他人,就说明未能准确抓住句子的陈述对象和诗人作客异地这一背景。“低”字为动词,意为“使旷野之中的树显得低矮”,若解为“天的低矮”就是词性判定错误,也是未能分析前后句对仗结构的结果。  二、准确把握形象  诗歌的形象往往指诗中的景物和人物,而形象又常常蕴藉了作者的情感。准确分析形象意味着我们应该能分析诗中的景物特征和人物特征。1999年的《漫成一首》和2001年的《赋得暮雨送李胄》在命题时都注重了对诗中景物环境的赏析,而2000年的《约客》则将误项设定为对人物形象的心理分析,凡此都说明准确把握形象在诗歌鉴赏中的重要地位。  诗歌景物特征的分析首先要明确诗人所写的景物对象,景物组合所体现的氛围特征,再分析其相互关系和传情效果,还要能分析写景方法。人物形象的分析则往往由整体界定和具体分析两步组成。整体界定时要能有效地从原诗撷取信息,往往表观为对人物的年龄外貌等外部特征和身份性格等内部特征以及社会阶级属性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具体分析则要求能结合原诗信息对整体界定中的定义来源作出阐释。  例2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燕然:内蒙古的燕然山。汉和帝永元元年,大将军窦宪大破北匈奴,曾采燕然山石,勒石记功而返。  试简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所写景物的特点。  该句以“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组合成一幅富有层次的塞下秋景图,渲染出一种开阔苍凉的气氛。这里注意的就是景物的组合及传情效果分析。  三、鉴赏表现手法  这是一个庞大的阅读知识系统,它包括诗歌的整体写法结构和表达方式的具体运用情况,也包括修辞手法的判定及其效果分析以及联想、想象、象征等艺术表现手法的识别等内容。这是对古诗写作艺术技巧的赏析,也是高考必考的能力点。以下试分论之。  1.整体结构的把握  诗歌整体结构的把握既涉及诗歌写作的构思,又涉及诗歌即景抒情。由事转议等常见的结构方法。阅读时我们不仅要注意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写法,还要注意诗歌意义单元的划分。结构上的总结与前后照应等内容。比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一二句写美景,三四句写乡愁,由景入情,结构分明。又如于谦的《石灰吟》就明显属于托物言志的写法。这便是我们要重视的整体结构把握法。  2.表达技巧的赏析  这里首先要求我们能准确判断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1994年高考《菊花》诗鉴赏中所谓“三四句由描写转入议论”就属此类。其次要特别注意的是对表达方式子类别的识别与分析。如1995年高考题选项将《如梦令》委婉含蓄的抒情判定为“直抒胸臆”。20 01年《赋得暮雨送李胄》则将直接抒情说成“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这都是对诗歌抒情方式的考查。  关于这方面问题的解答,我们首先应澄清基本概念,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各自的定义和特点;其次要特别重视抒情的直接与间接、描写中的正面与侧面、动与静和点与面等技巧的处理,品味其妙处。  例3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本诗前两句与后

文档评论(0)

sf1971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