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自然资源的日益枯竭、并且传统能源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出巨额的温室气体和有害气体(CO2,SO2,NOx等),因此,能源与环境两大问题日益成为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自从伏特发明了伏打电池,标志着人类正式进入了化学电源时代。经过 2个多世纪的不断发展,化学电源的数目、种类也不断增加,设计、外形也不断创新,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化学电源已经发展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动力之源。在此基础上,一种高容量二次化学电源-锂离子电池应运而生,与其他传统二次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具有比能量大、较高的工作电压、循环寿命很长、自放电低、可快速充放电、无记忆效应和对环境友好等优点[1-4]。从 1960-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时,开展以金属锂及其合金作为负极材料的锂二次电池体系,到 1990年代出现的绿色高能环保电池,再到目前锂离子电池新方向、新体系的发展过程,使得锂离子电池成为摄录机、手机、笔记本电脑、各类便携式仪器等电子装置,转向小型、轻便化的理想动力来源,同时也因为当下或者未来电动汽车用的理想型轻型高能动力源而在现代电化学中受到广泛的关注[5-7]。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重大难题。让我们以来回顾下发生的惨痛事故吧:——2002年4月,北京赵先生新购买的手机,在第一次持续充电14个小时后发生了爆炸事故;——2003年3月,西安周女士的手机在家里发生爆炸,手机碎片击破了家里面的木制橱柜。——2003年9月,深圳傅女生的手机在裤袋里突然爆炸,导致大腿被烧伤。;——2006年2月,一架属于UPS快递公司的载有3名机组人员一的DC-8货机,由于笔记本电脑锂离子电池突然着火,被迫紧急迫降。导致3人受伤,大部分货物毁坏,大火持续了四个小时。——2007年3月,北京韦女士购买的“大显”手机,在充电中发生了爆炸并导致火灾发生;——2007年6月,甘肃营盘宏运矿业公司的一名电焊工在作业过程,装在工作服口袋中的手机电池突然爆炸,导致其死亡;——2007年6月,广州发生了两起手机爆炸事件:导致在白云区打工的蔡某胸部被炸伤;越秀区郑小鼻梁被电池的碎片割伤。——2008年11月,广州市某区一单元起火,整个单元楼被彻底烧毁,最终查出来的起火原因是手机电池充电过程中爆炸。电池的安全性问题归根结底体现的是温度问题。任何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问题导致的后果都是温度升高、直至发生热失控并出现安全事故。电池的安全性检测一般有过充电、过放电、穿刺、挤压、跌落、加热、短路等,都会导致电池内部温度上升或电池部分区域温度过高,达到某一极限温度值,由于产生的大量热不能及时被释放出去,导致一系列放热副反应,从而发生热失控。一旦发生热失控,那么这个过程就完全不能停止,直到消耗完所有的反应物。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发生电池破裂、并伴随有火焰和浓烟,有时甚至有爆炸现象产生。因此,开展有关高温环境下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状态下温度变化规律以及内部化学反应规律,可以为锂离子电池和大容量电池堆的、对于探求有效途径来解决由于热效应而产生的安全问题,为锂离子电池应用到更加广泛的领域,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1.2.1 研究进展关于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机理,国内外学者已经进行了广泛的实验研究。1998年,Z. Zhang等[8]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对 LixCoO2、LixNiO2、LixMn2O4 和Lix C6 与电解液之间的反应现象进行实验研究,发现电解液和正极材料之间会存在放热反应。 当x值减小时,温度上升到200~ 230℃的范围内,LixCoO2、LixNiO2材料都与电解液发生强烈的反应,认为锂离子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必须控制充电电压。1999年,E.Endo,M.Aia等人[9]通过对同一个经过25次循环充放电的锂离子电池在140℃热烘箱中进行实验,记录下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前后,电池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研究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发现热失控一旦被产生,就完全不能停止,直到消耗完所有的反应物。 [10]。1998年,O. Schilling等[11]以不同的加热速率对锂离子电池做DSC实验,得出如果外部加热速率降低,那么发生热失控的温度就会降低。2000年,D. D. Macneil等[12] 采用DSC实验方法,对LiCoO2 与电解液之间热失控反应现象进行研究发现,在210℃和250℃出现反应的能量高峰。从Lix CoO2 /电解液反应DSC变化曲线可以发现,LixCoO2和电解液反应是自动催化机制。使用D. D. Macneil等提出的模型,可以对试验过程中出现的第1个高峰进行解释。但由于模型的局限性,不能对所有的峰值进行解释。2001年,K. Lee等[13] 通过使用TGA实验方法对L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机械制图》练习题库+答案.pdf VIP
- 古诗十九首概要课件.ppt VIP
- 《保险经济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王晓全).pdf VIP
- BP8523D_CN_DS_Rev_1.0 规格书 晶丰明源家电电源.pdf VIP
- 《慢性胃炎》课件.pptx VIP
- 财会法律教程 教学课件 谭治宇 裴斐 主编 第二章 企业法律制度.pdf VIP
- 建标233号-2008 煤炭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矿井、选煤厂、筛选厂及矿区辅助设施部.pdf VIP
- 阅读分享--《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课件.pptx VIP
- 菲律宾结构设计规范NSCP chapter 7b.pdf VIP
- QGDW 12180-2021 智能物联电能表功能及软件规范.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