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艾叶的生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doc
艾叶的生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
摘 要:艾叶(Artem isia argyi Levl.et Vant.)是艾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艾的干燥叶,文章对艾叶的生化成分进行简要介绍,详细阐述了艾叶的药理作用,艾叶既是一类家禽喜欢吃的饲料,也是一味重要的中草药。近些年来关于艾叶临床作用方面的研究不断有新的进展,故对其化生物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关键词:艾叶;生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艾叶在中药中应用历史悠久,疗效确切,全国大部分地区都盛产,药源丰富。《黄帝内经》中记载药物很少,其中艾叶有记载[1]。近些年来随着对艾叶的民间用途、生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其价值也在不断推广及应用。
1 生物化学成分
1.1 挥发油
艾叶中含有多种挥发油,所以化学成分皆不相同。采用提取分离技术以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技术,可以确定出挥发油是艾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正品艾叶中挥发油的含量约为0.4%(ml/g)[2],也有报道不同产地艾叶挥发油的提取产率为0.29%-0.56%(ml/g)[3],炮制品的含量为0.07%-0.15%(ml/g)。刘向前等人利用水蒸气蒸馏法的方法湘艾提取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对其成分进行分析检测,发现了龙脑、3-金钟柏酮、石竹烯氧化物、石竹烯、桉树脑等化合物[4]。通过研究发现艾叶采摘时期不同含量就不同,这可能与艾叶生长的气候、地域、环境等有关。艾叶炮制后挥发油含量较生品低,降低了对胃的刺激性。
1.2 黄酮类
黄酮类是艾叶的主要化学成分。龚珍林等人提取艾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并其测定含量,最后验证发现艾叶的黄酮总含量13.42%[5]。目前鉴定出的艾叶黄酮类成分有5,7-二羟基-6,3’,4’-三甲氧基黄酮(eupatilin)、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5-hydroxy-6,7,3’,4’-tetramethoxyflavone)、槲皮素(quercetin)和柚皮素(naringenin)等[6]。植物界中黄酮类化合物存在广泛,与空气及细菌接触,含量发生变化。提取黄酮类物质的技术种类繁多,比较成熟的是水提法和有机溶剂提取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乙醇和黄酮的溶出度来进行提取,但提取效果不理想。陆海峰等提取艾叶黄酮类物质选用超声波乙醇浸提法,此提取工艺方便,测得样本黄酮的总含量C=0.6599mg.ml-1,回收率为102.6%[7]。相比传统法高此工艺效率,用超声波提取、纯化方法而获得的黄酮类化合物纯度比较高。采集时期不一样黄酮含量也不相同,一年内黄酮的含量随艾叶增长而增长,8月能到含量最大[8],之后慢慢降低。
1.3 微量元素
不同产地的艾叶微量元素含量也差别。简单来说,蕲艾中Ca、Mg、Al、Ni较高,川艾中Se、Zn、Fe、Co、Gr较高。对于河南来说,河南艾中只有Cu的含量较高,其他微量元素相对来说没有意义。测定了不同产地的艾叶微量元素的含量。艾叶中含量最高的是K元素,其次是Ca、Mg、Fe等微量元素,不同地方的艾叶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差别不大[9]。
1.4 三萜类
除了在艾叶挥发油中发现的单萜类及其含氧化合物外,还发现有倍半萜及三萜类成分。三萜类是一类生物活性较强的化合物,具有抗炎、保肝活性、抗菌抗病毒、抗癌、降血压和降胆固醇、调节免疫功能。艾叶的三萜类主要有α-香树脂、粘霉烯酮、羊齿烯酮、β-香树脂、α及β香树脂的乙酸酯、3β甲氧基-9β、无羁萜等[9]。
1.5 桉树烷类
艾叶提取物中的桉树烷类主要组成包括:1-氧-4β-乙酰氧基桉叶-2,11(13)-二烯-12,8β内酯(1-oxo-4β-acetoxyeudesma-2,11(13)-dien-12,8β-olide)、1氧-4α-乙酰氧基桉叶-2,11(13)-二烯-12,8β-内酯(1-oxo-4-acetoxyeudesma-2,11(13)dien-12,8β-olide),魁蒿内酯(yomogin)[10]。
1.6 鞣酸类成分
鞣酸在艾叶中的成分含量及药理作用仅次于挥发油,艾叶发挥止血作用的物质基础中,鞣酸类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鞣酸类药理作用大,但结构成分的研究很少,主要集中于药理作用方面。其药理有较强的生理活性,降压,对脂质过氧化抑制能力,抑制自由基作用,降血脂。鞣酸类化合物又叫单宁,依据化学结构分三大类:水解鞣酸、复合鞣酸和缩合鞣酸。艾叶中鞣酸为儿茶素类鞣酸。冈本友男等从艾叶水提液中检验出儿茶酚类鞣质[11],大西基代等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艾蒿和艾中的咖啡单宁进行定量分析时,发现艾蒿和艾中都有绿原酸、朝鲜 酸及它们的异构体[12]。
2 药理作用
2.1 抗菌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