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社会六年级上册《不可丢掉的传家宝——节俭日里话节俭》廉洁文化进校园教案计.docVIP

品德社会六年级上册《不可丢掉的传家宝——节俭日里话节俭》廉洁文化进校园教案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品德社会六年级上册《不可丢掉的传家宝——节俭日里话节俭》廉洁文化进校园教案计

廉洁文化进校园教案 《不可丢掉的传家宝---节俭日”里话节俭》教学设计 年级:小学六年级上册;学科:《品德与社会》; 活动主题:不可丢掉的传家宝-----“节俭日”里话节俭;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活动所需时间:1-2课时); 教案内容:与廉洁文化教育息息相关的: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主题二《不可丢掉的传家宝》的第一课题《节俭日”里话节俭》; 一、教学目的要求: (一)认知: 1.知道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有理想有志气的人应具备的品质,是我们每个中国人不可丢掉的传家宝。   2.让学生懂得“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知道当今我们仍然要勤劳节俭的原因。知道现代社会仍需要发扬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 (二)情感: 1、懂得要从小培养勤劳节俭的好品质。   2.做一个勤劳节俭的人。 (三)行为: 1.学会辛勤劳动,不懒惰。   2.以勤劳节俭为荣,做到不攀比,花钱得当,不买不必要的东西,学会储蓄。爱惜物品,修旧利废、物尽其用。 二、教学重点:讲清勤劳节俭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如何做到勤劳节俭。 四、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六年级“个人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第五框中关于“勤劳节俭”---“我们健康成长”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设置的。勤劳节俭的教育各年级都有教育内容,低年级主要是教给学生一些做法,中年级主要是告诉学生怎样做更好,高年级则是教给学生认识为什么要这样做。高年级重在理性教育,使学生认识勤劳节俭的好处,对学生在生活条件比较好的情况下,养成勤劳节俭的良好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六、教学准备: 1、教师为小辩论活动的双方准备若干观点,以便在学生活动时加以引导。 2、教师充分准备一些有关“节俭日”的文字、图片阅读材料,歌曲《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的影音。 3、提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收集有关节俭的人和事例。 七、教育过程:   一、引经据典,启发谈话 ,揭示出本课的话题:不可丢掉的传家宝-----“节俭日”里话节俭; 10月31日是“世界勤俭日”,“勤俭”已经为世界所“瞩目”,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主题!“勤俭”历来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家宝,古籍典章中,民间谚语里,以及历史名人佳句,不乏对勤俭的精彩论述。现择“宝典”中之一二,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共勉。 (分发10月31日是“世界勤俭日教育参考资料给学生阅读): (材料 1、“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这一明朝朱柏庐《夫子治家格言》里的名句当永远镌刻于每个人的脑际。试想,千秋伟业“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是多少代人的血水汗水甚至生命,数以千亿元计的工程造价换取的。而那些我们司空见惯的“长流水”“长明灯”难道不是另一种“犯罪”?我们有何理由听之任之? 近年来国内矿难频发,近日媒体报道河南又有多人因此丧生。冬日在集体供暖的屋子里,您可曾想到不可再生的煤,可曾念起那些与煤长埋地下的同胞? 材料 2、“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唐朝婉约派诗人李商隐此诗句并不“婉约”,一言概括了节俭于国于家的重大意义。商纣王肉林酒池,为博宠妃妲姬一笑,不惜撕破千绢万帛,则殷灭;隋炀帝为观琼花修大运河到江都,耗尽民力造行宫,惹出36路烟尘72家反王;清西太后一顿饭上千两银子,且“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民焉能不反,清王朝焉能不亡? 而共产党人方志敏将军,经手的款项数以百万计,但他的财产却只有几件汗衫和破袜子;骁勇善战的抗日将军左权,以一段“将军补鞋”的故事传为佳话;向警予也以一个“粗瓷大碗”为后人传诵。 然而我也不禁想起前不久被曝光的“人民大厦”的15万元的一饭之资,想起几十万元的几枚月饼,想到索价数十万元的一个手机号码,物欲泛起的市场经济社会里,这难道真的是必然出现的正常现象? 材料3、“当用则万金不惜,不当用则一文不费。” 对此理解最深的当属华人首富李嘉诚,他曾说,“要我马上拿出一个亿,我面不改色。但谁在地上丢一分钱,我会立即捡起来”。但现实生活中我们见到了太多太多与之相反的事例:打肿脸充胖子胡显富穷摆阔者有之,该花在刀刃上的钱却吝啬刻薄者有之。比如在吃喝玩乐嫖赌抽上可以挥金如土,而在文化教育消费,修桥补路、扶贫济困方面却缩手缩脚、偷工减料。戴着贫困帽子的万源进行用巨额公款追星不就是一例吗?还有,形象工程豆腐渣工程的层出不穷,不都是劳民伤财,破坏生产吗? “一块煤,不算多,千块煤炭堆成坡;一滴油,不算多,点点滴滴汇成河。”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分钱,全国13亿中国人就能节约1300万,一年就能节约大约50亿,就能建起5000所希望学校,就能让近千万个失学孩子重返校园。可见倡导勤俭节约对于泱泱大国该有多么重要。 大约3分钟让学生快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