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六十太歲神暨名諱考證研究-tom970115.no
六十太歲神暨名諱考證研究 第一組報告 組員: 簡 義 銓 黃 綉 枝 蕭 燕 如 李 婉 娜 壹、 緒 言 近年「安太歲」的信仰活動蓬勃發展,何謂太歲?何謂安太歲?法緣如何?值得探究。 唯心宗傳承中華文化道統,對於這樣的民間信仰活動,其信仰本質如何,亦或沒本質只是迷信?須考證釐清。 太歲名諱出現異同,值得追查 。 貮、研究動機與目的 黃曆、通書、寺廟供奉、易經大學印製的記事手冊…等等,有關己丑年的歲君名–潘佑、潘信、潘蓋、傅佑等,有不同的名諱版本,到底何者正確? 師父 混元禪師建議,搜集資料來釐清與證道。 本文研究的目的: 一、了解跟「太歲」有關的名詞名理,如:太歲、元神、元辰、干支、太歲神。 二、太歲信仰的法緣,及「安太歲」的信仰文化。 三、正確的六十太歲名諱考證。 叁、研究範圍與方法 一、文獻資料探討法及訪問調查法 1、文獻的資料搜集與整理 陳鶴文《台灣地區六十太歲信仰之研究–以台南都會區為 例 》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 碩士論文 2006 陳峻志《太歲信仰研究》 中興大學/中文研究所 碩士論文 2007 2、道家學術文獻資料: ●南懷瑾《中國道教發展史略述》 ●蕭登福《試論北斗九皇、斗姆與摩利支天的關係》 ●《正統道藏.正乙部.階字號》新文豐刊本第55 ●《道教與傳統文化》章寅明 北京中華書局1997 ●道教學術網站www.ctcwri.idv.tw/godking.htm ●真玄佛教研究會 部落 3、其他資料 二 、實地調查採訪 ● 台中市有做「安太歲」服務較大的宮廟 ● 唯心宗內有祀奉「太歲」服務的分寺道場 三、資料的歸納、分析並提出結論 肆、研究內容與結果 一 、中華文化道統中的原始科學文明 1、黃帝時代天文學說、人文發展 ●指南車、北斗七星、八卦五行、日月行 度、廿八星宿、氣象定曆法(配合農作) ●天文學說的建立,發展成為中華民族的上古人文思想–道、天、神、鬼、人道的觀念。 2、堯、舜時代的天道觀念 – 天、神、人三位一體的思想。 演化為後來的 ●儒家「天人合一」 ●道家「人神同體」 ●道教「敬天事神」的宗教儀式 3、夏、商、周三代的天文數學符號 ● 堯、舜時代的天文知識→ 理論的天文思想 ● 十天干、十二地支、六十甲子、五行、八卦與 干支配合,解釋人、事、物等各種理論 4、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演變 ●中國一貫的文化道統開始分家–九流十家天文、地理、醫藥、養生歸在雜家,古代觀察自然科學不被重視,雜家被稱為方伎之士。此成道教中心思想之源。 ●春秋戰國時期文化思想奔放 。三皇五帝開始到春秋戰國結束,中國上古文明將近有2500年(西元前2690-220) 二、中國中古文明下的道家思想 1、秦、漢時期的道家與神仙 ●秦始皇乞方士求長生不死之方 ● 漢高祖施行道家的黃、老之術治國 ●漢武帝祠奉竈穀道,拜竈神。 2、東漢時期圖讖的學術發展 ●光武帝相信圖讖,陰陽術數、讖緯預言流行 五行八卦、天干地支,夾輔圖讖、卦氣、爻 辰、納甲等學互相參雜 ●祝由巫術、咒語,與印度傳來的咒語、法術 交流變為符籙 ,比附於讖緯、圖騰等學術。 三、由中國古代天文學思想及應用中探討 太歲問題 1、太歲的原始意義 ⑴歲星記年 ●五曜:辰星、太白星、熒惑、歲星、鎮星. ●先秦古人觀察木星,發現它約十二年巡迴一 周,可以用來記錄年歲,稱之為歲星。(歲星約 十一.八六個恆星年)。 ●歲星運行的軌道分為十二區,配合十二次記 年,十二年一循環的應用規則,就與十二地支 相結合。 ⑵太歲記年 ●歲星記年不知起於何時,但到了春秋戰國時 發現有了問題。木星一週是十一.八六年,每 十二年就會有五十一天的誤差,累積八十六年 就有一年的誤差。 ●戰國中期開始,出現了一個虛擬的星體–太歲 太歲被假設為整十二年一周天(但運行的方向和歲星 相反),方便天文學上的計算,這就是戰國末年 新的【太歲】記年法。 ⑶太歲的別名 ●太歲別名:太陰、太一、天一、蒼龍、青龍。 一直到東漢以後,才取得共識而通用。 ●鄭玄注《周禮.保章氏》:「歲星為陽,右行於 天,太歲為陰,左行於地」。太陰是太歲為陰 之意。 ●王莽竄漢建國五年,頒布詔書曰:「歲在壽星 填在明堂,蒼龍癸酉,德在中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