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政策东风 大学生务农创业成大户.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借政策东风 大学生务农创业成大户.doc

借政策东风 大学生务农创业成大户   在浙江,有很多像杨娇阳这样的大学生职业农民,他们被称为“新农人”。他们中很多人大学毕业后,在质疑声中投身农业生产一线。而今,他们用丰厚的收入和较高的社会地位交出了答卷。   2014年是杨娇阳回到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老家开展农业创业的第7个年头。这个80后的女大学生由一个爱哭的女孩,一步步转变为“职业农民”、“粮田CEO”。与此同时,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大学生毕业后务农的例子越来越多地涌现。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规模化种植、发展生态农业等都是大学生群体步入乡野后的选择与探索方向。   务农人员“断层”之忧   见到杨娇阳,很难把这个娇小的姑娘与“种粮大户”、“售粮大户”这些词语联系起来。她有着小麦色的皮肤和栗色的波浪长发,围着一条七彩的围巾。这是她“不干活”时的装扮。   到达杨娇阳的合作社前,路过了成片金黄色的稻田。有些已经收割的地方,有火烧过的痕迹,只留下黑黑的稻苗杆。谷仓,一台烘干机里火势正旺。收割来的稻谷,烘干后就可以装袋,去粮站售卖了。   谷仓的外面,一辆装载着粮食的车正准备出发。杨娇阳向出车的“工头”打了声招呼,交谈了几句有关售粮的事宜。   2013年,合作社的大部分稻田实现了增产。“去年每亩地产1200斤,今年能达到1300斤。”   仓库外面,七八个60岁左右的农民,见杨娇阳来了,忙围上来,七嘴八舌地向杨娇阳反映情况。这些人都是农忙时请来干活的短期工,男女比例大致相当。这个画面很值得回味――一个年轻姑娘指挥着一群五六十岁左右的农民干活。   务农人员的要价不断提高,现在男工每天的报酬是100元,女工则是70元。男工主要做些搬运活儿,女工一般负责包装、捆绑等工作。即便待遇不低,还是很难请来愿意干活的农民。除了这些短期工,杨娇阳的合作社还雇佣了7位“工头”。他们的年龄在40岁到50岁之间,负责合作社的日常管理工作。为他们提供的待遇非常丰厚――包吃包住,每年5万元现金。“如果愿意务农的老人们离开了,就真的面临务农人员断层的情况了。”杨娇阳皱眉说,“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回乡,不愿意从事农业。”   事实上,“谁来种地”这一问题,早已引发全国范围内的担忧。许多地方留乡务农者以妇女和中老年人为主,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比重超过50%;占农民工总量六成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不愿意回乡务农。例如,湖北公安县当地务农人员中80%以上年龄在50岁至65岁之间,这些“老农”中又有80%出于各种原因勉强照看着自家的“口粮田”。   不仅如此,从农业专业毕业的大学生真正务农者也是寥寥。园艺专业毕业的研究生付本涛,是自然之心(北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技术员。他现在的工作,就是在生态农庄的田间地头工作。   付本涛所在的农业相关专业本科班级里,从事农业相关工作的人不超过三成;硕士班级中,从事农业相关工作的比例能占到六成左右。不过,其中大多数人选择考农业部门公务员及相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很少有人像自己一样真正从事农业生产。   女大学生务农样本   2007年,杨娇阳从浙江省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毕业以后,在宁波一家公司担任会计工作。但是工作的悠闲、重复,让杨娇阳越来越不满意这份工作。杨娇阳也在怀疑着扎根城市的选择。她发现自己在城市里渐渐丧失了理想和动力。   2008年,杨娇阳辞掉了在宁波的会计工作,下定决心,回乡开展农业创业。她要做一名新型职业农民。   “当年,我之所以回来进行农业创业,只有两个简单的想法。”杨娇阳回忆说,“一是有一次从宁波回家,看到家乡的田地都荒着,觉得很可惜;二是听说国家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支持粮食生产和农业生产。于是,我没想太多,就辞职回乡创业了。”   杨娇阳的选择引起了家人的强烈反对。她也面临着来自亲戚、邻里乡亲们的质疑。他们不能理解,一个好不容易从农村考出去的大学生,怎么还要回乡种地,做这么“没出息”的事。质疑杨娇阳“不会种地”的人也不在少数。   在中国农村,认为务农地位低的人并不少。   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发布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过半数受访村民不认同“务农可致富”的说法,近四成村民认为务农者社会地位低。务农辛苦且收入低,成为年轻人不愿意务农的首要原因。   在杨娇阳的务农之路上,最终她赢得了家人的支持。接下来,她又面临着资金、技术和土地三大难题。   杨娇阳聘请了父亲的一位朋友担任技术顾问,解决了技术问题。   剩下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杨娇阳工作了一年,只攒下1.5万元。杨娇阳的父母以蔬菜批发为生,积蓄也并不多。最后,在父母、亲人的支持和东拼西凑中,杨娇阳终于以6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开始了创业。她牵头成立田禾粮食专业合作社,自己任理事长。   紧接着,杨娇阳在天台县白鹤镇红旗村承包了创业之初的400亩田地用于水稻种植。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