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卓吾为孙中山录音留声.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沈卓吾为孙中山录音留声.doc

沈卓吾为孙中山录音留声   “诸君,我哋大家喺中国人,我哋知道中国几千年来是世界上顶富顶强之国家,边个唔知道呢!但是现在中国是乜嘢嘅情形呢……大家同心协力来救国,咁中国就可以反弱为强、转贫为富,就可以同今日之列强并驾齐驱……”   这段久远而亲切的粤语演讲在网络上流传甚广,演讲者正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这是这位伟人去世前一年留下的一生中仅有的一次录音留声,也是他利用近代科学发明来宣传政治主张,唤起民众的成功尝试。鲜为人知的是这段珍贵录音的存世却与江苏如皋籍名贤沈卓吾有着一段不解的历史渊源。   了解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孙中山先生唯一存世的录音是由当时上海的《中国晚报》馆在广州南堤(现在沿江中路)的俱乐部内录下的。为了让更多的民众了解到演讲内容,孙中山还特意录制了粤语和国语(普通话)两个版本。当年为孙中山先生演讲录音留声的就是《中国晚报》社的社长沈卓吾。   大志已随流水去舍身都为救人来   据《如皋县志》、《卓吾公传》等史料记载:沈卓吾,初名孔才,后改名犖,字卓吾。清光绪十三年(1887)生,如皋磨头镇人。幼孤家贫,父亡母寡,寄居如城,就读于如皋孤幼小学、如皋工业学堂,后被选送上海高等工业学堂深造。毕业后留校,因与同学少年谈论革命,为清政府通缉,被迫东渡日本。在横滨,他拜见孙中山先生,受其教育,志同道合,加入同盟会。归国后,在上海英商胜家缝纫公司任职员,秘密从事革命活动,多次为焦达峰等革命党人输送枪械弹药至湖南等地,支持武装起义。他1913年曾与人合资创建如皋花边结网公司。1916年在上海主办《工商日报》。1920年奉孙中山之命,在上海创办《中国晚报》传播革命思想。后历任孙中山广州大元帅府参军、上海电报局局长、武汉政府交通部电政司司长、政府财政部印花税处长兼江苏印花税局局长、铁道部参事等职。1923年,沈卓吾在上海创办留声机厂,次年在广州为总理录制《革命的三民主义》之讲话。1929年6月1日,孙中山先生灵枢奉安南京中山陵,沈卓吾任奉安委员会办公处秘书,并主持编纂百万余字的大型纪念巨著《总理奉安实录》。   《总理奉安实录》详细地记录了当年孙中山先生遗体奉安南京的全过程。此书由蒋中正题笺,胡汉民题写书名。全书分为照片(140张)、纪述、专载、附录四部分。在卷首印有总理遗像、遗嘱、总理奉安哀辞、陵墓全景图案及奉安纪念章。   《总理奉安实录》分为简装版和精装版。如皋档案馆收藏了沈卓吾带回如皋的两套精装版实录。精装版印制精美,长34.5厘米,宽23.8厘米,厚3.6厘米,封面、封底系蓝底织棉,为南京云锦织造工艺。封面主题图案为中山陵祭堂。祭堂中门顶端有孙中山手书的“天地正气”,祭堂正面三拱门上方分别用篆文书写的“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堂前石阶辟为三道。整个祭堂庄严肃穆。祭堂后面金边镶饰的群山中,朵朵白边镶饰的淡蓝色祥云穿梭其间。整个图案造型别致,清晰可辨。封底为双金边方格,格内五彩小花,格角为五彩大花,图案精美绝伦。由此可见,沈卓吾对此书的编纂倾注了大量心血,同时也展示他的艺术天才。   民国二十年(1931)十一月,江北大水,哀鸿遍野,沈卓吾携赈济款从上海乘大德轮赴灾区救灾,不幸船毁于火,他落水遇难,时年44岁。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为沈卓吾题写悼念挽联,褒奖他“大志已随流水去,舍身都为救人来”的情怀。   沈卓吾英年早逝,他那投身中国革命的豪情壮志也因大德轮的大火而“随流远去”,然而孙中山一生仅有的录音得以存世和流传,这“无量的功德”当然是非沈卓吾莫属。   殚精竭虑谋录音唯一留声求平等   孙中山先生是一位出色的革命演说家,在广州期间,先后在岭南大学、广东高师、第一公园等诸多场合留下了众多著名的演说。他的演讲,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为自己的座右铭,强调要“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呼吁国人学习世界上的先进知识和有益思想成果,并希望结合中国的实际用来改造中国。他积极传播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颂扬“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变革的重要影响,倡导“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赋予三民主义思想以新的内涵……如此激情演讲,在沈卓吾脑海中留下刀刻一般的记忆。如何将一代伟人的声音保存下来,并在民众中广泛传播,唤其觉醒,激发其斗志,这成了一直追随孙中山革命的沈卓吾梦寐以求的愿望。   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白云山养病,当时在上海刚创刊不久的《中国晚报》组建留声部,社长沈卓吾带着技师赶到广州,想为孙中山录音并发行演讲唱片,既宣传总理的革命学说,也借此扩大报社影响。孙中山基于宣传革命的考虑答应了他的请求。5月30日,孙中山在广州南堤小憩俱乐部,拿着事先写好的文稿对着留声机进行了演讲。   为了方便全国的民众都能了解演说内容,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