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戏中的关公文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影戏中的关公文化.doc

影戏中的关公文化   影戏,俗称皮影戏,又叫“影子戏”“驴皮影”“纸窗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来表现传奇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管弦乐器,极富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北方(如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地)农村,这种朴拙的汉民族民间艺术深受百姓欢迎。追溯影戏的起源,最早的文献记载始于西汉。《汉书·外戚传》记载:“上思念李夫人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皮影自产生以来,一直广为流传,在清代达到极盛。   中国皮影戏的剧目以历史剧、神怪剧为主,而关公戏又是历史剧中的重头,成为每个影戏团体的必备剧目,这种相似超越了地域与流派的差别,反映出关公文化在民间的广泛发展与流传。各地关公影戏是我们窥探关公崇拜、研究关公文化的艺术宝库。   一   关羽形象的神圣化,由来已久。自唐建中三年(782年)颜真唧提议关羽配享武庙,至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关羽被敕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再到清光绪五年(1879年)关羽被累积加封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关羽的形象日益深入人心。中国社会上至帝王公唧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对关羽产生了超越宗教、超越阶级,甚至超越民族等一切界限的至上崇拜,关公仿佛成了整个社会的精神寄托。于是观、演关公影戏开始盛行,成为老百姓驱邪、求财、保平安的重要方式,我们应该看到关公影戏在满足社会共同精神需求的同时也起到了教化民众和推广关公崇拜的重要作用。   中国皮影大致上可分为南、北、中三大流派,各流派所出演的关公戏虽曲目不一、唱腔各异,但在突出展现关羽的忠义形象、充分表达关公神圣化崇拜上是一致的。   二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明代以来罗贯中描述的关羽形象扰如天神般深入人心,无论是传统戏曲、话剧,还是影视作品,关羽的出场永远是红脸代表刚烈忠义,绿袍表示勇敢善战,长须展现神逸非凡。这点在各地皮影戏中也不例外。但除此之外,各地影戏表演中所使用关公影人的造型风格却极富地方色彩,这些差别对于研究各地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1.北京皮影   我国北方皮影以北京、唐山二地为代表,其制作材料主要是驴皮。   在关公影人的形象塑造上,首先,该地区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关公的鼻子无论正面或侧面,一律是直且挺的高鼻梁。据魏力群讲,这可能和北方地区民间观音崇拜流行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北方各地庙宇中的观音造像都有着高且挺直的鼻梁,北方皮影艺人在长期的观音崇拜影响下,自觉不自觉地将这种造型特点融入到关公影人的制作工艺中。   其次,北方的关公影人面容极重写意,多着力于主要面部器官的勾勒,以突出关羽的立眉为重点,再加上阴刻这一巧妙的点睛手法把关羽英武威猛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再次,关羽身上所着绿掩(掩衫,半蟒铠)花纹分别寓意为祥瑞的祥云、腾龙及龙凤。有的除了龙凤图纹之外,另加绣寿字图,这充分反映了人们祈望从观演关公影戏中求得吉祥、获得长寿的美好愿望。   最后,北方影人多高大,在影戏中向来有以影人大小来表现人物忠奸的约定。制作大幅关公影像也反映了民间艺人对关羽由衷的崇敬之情。其中一幅关公影人就是高达2米的巨幅影像。   2.陕西皮影   与北方皮影不同,陕西皮影普遍以牛皮作为制作材料。陕西的关公影人多有着“岩颅”式的高额,这同样与陕西地区的寺庙造像以及当地民间绘画风格有关。有一幅清代皮影《三顾茅庐》高0.90米,宽1.60米,影人中的关羽为了配合访贤这一特定剧情,脱下了往日习见的绿色戎装,而披上了一袭儒雅的文士袍服。尽管如此,却还是要留下头上含缨的帅盔以昭示其武将的本色。   另外,考虑到皮影表演时,距离观众较远,可能出现背光等实际问题,陕西的影戏雕刻艺人们往往采取夸张影人“头茬”(头部)比例,放大关公眉眼(使之占到面部的1/2大小)等手段来满足观众们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陕西关公影人的制作吸收了许多传统戏剧(如当地的秦腔戏以及通行的京剧)的造型艺术。首先是净角式的大眼眶。红色的面庞映衬扫白的眼眶,再点上圆睁的黑睛,关羽的丹凤眼在影戏独有的光影效果下愈发炯炯有神。其次,影戏中关羽均是身穿表示临战状态的硬靠(带靠旗的铠甲),这也是传统京戏的典型着装:关羽披挂着绿色的鱼鳞纹大靠,横端着青龙偃月刀,英武地跨骑在赤兔马上。其中最抢眼的是关羽手持的青龙偃月刀,环口大缨,满饰龙纹,有的则在大靠外加入两根长长的雉鸡翎。   3.两湖皮影   湖北云梦秦礼刚制作的皮影一反传统关公不食人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