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滇国青铜器的美学特征.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滇国青铜器的美学特征.doc

古滇国青铜器的美学特征   摘要:1957年在晋宁石寨山出土了“滇王印”,证实了古代“滇国”的存在,古滇国的青铜器种类十分繁杂,具有浓烈的地方色彩,“滇”本身就是一个神秘的古国,其艺术的生动真实常常唤起一种经历的记忆与想象。给予我们美的享受。古滇青铜雕刻与图饰的题材内容非常广泛,充满了生活气息。生活实践,是古滇国青铜器艺术生动大胆的表现力、强悍灵动风格的基础。在古滇国青铜器中,雕刻图饰与器物是融为一体的,是古滇青铜艺术特有的构成形式。古滇国青铜器的艺术风格是非常写实的,布局上,疏密节奏的安排赋予韵律感与装饰美。   关键词:古滇国;青铜器;美学特征;风俗再现;源于实践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2)04-0093-03   收稿日期:2012-10-12   作者简介:张贺(1982-),男,辽宁铁岭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古滇青铜器的大量出土,特别是1957年在晋宁石寨山出土了“滇王印”,证实了古代“滇国”的存在,印证了《史记》、《汉书》中对于“西南夷”的记述,也为研究古滇国青铜器找到了归宿。   古滇国的青铜器种类十分繁杂,按用途可分为兵器、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乐器等四类。其中兵器有剑、矛、戈、斧、钺、戚、啄、叉、矢镞、箭箙、弩机、盔甲等。生产工具有锄、钁、镰、锯、凿、削、鱼钩、针、锥、和纺织工具。生活用具有壶、洗、釜、甑、樽、鐎斗、耳杯、案、盆、贮贝器、伞盖、枕、镜、带钩、印章、杆栏式房屋模型、动物透雕饰牌等。乐器有鼓、编钟、芦笙等。在生活用器中,如盒、枕、贮贝器以及杆栏式房屋模型等,都具有浓烈的地方色彩,也是其他各地青铜器中所见不到的。   一、自然且神秘的滇文化中的美   《史记·西南夷列传》将夜郎、滇、邛都的族群称为“西南夷”。生活在滇池一代的所谓“靡莫之属”,一般认为是氐羌系统、百濮系统与当地土著相融合形成的新的族群:氐人在夏商周时期就已向南迁徙到云南的中西部地区了,从春秋时期又向滇西北转移;春秋中期,生活在江汉楚地的白濮部族开始大量涌入云南;战国中期,生活在秦地的氐人也大量南迁至滇。这些外来的部族与当地土著(有专家认为可能是南亚语系孟高棉族的某一支系)相互融合,进而创造了滇国的灿烂文化。   在滇文化中就会有许多北方草原文化、楚文化和先秦文化的因素。有专家也指出其中许多相似的线索。还有人认为,滇人是不穿长袖衣裤的,青铜器中的某些人物造型显然不是滇人,他们是否会与中亚、印度有关?是否会受中亚、印度文化影响呢?这些都值得进一步探讨的。正因为这些不解谜题的存在,使滇文化越发神秘,越发有魅力。   所谓神秘性,是在已知的基础上想象未知或不可知,是在虚实之间、现实与虚幻之间的联想。商周的青铜器是神秘的,三星堆的纵目面也是神秘的,但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表现出的具体形象引起的神秘联想是各不相同的。“滇”本身就是一个神秘的古国,其艺术的生动真实常常唤起一种经历的记忆与想象。有的作品中的人物场景,如“战争场面的贮贝器盖”上的场面雕塑(如图1),在宽不盈尺的“舞台”上表现滇王时期的某一个战争场面,骑着高头大马的勇士居中威风凛凛,周围几组士兵各具动势的砍杀敌人骁勇非常,敌人落荒而逃。造型夸张但不失实,生动且自然。仿佛让我们穿越到当时的那场血腥战斗中,不禁热血沸腾,给予我们美的享受。   图1战争场面贮贝器盖-云南博物馆   二、古滇国风俗之美的再现   古滇青铜雕刻与图饰的题材内容非常广泛,表现了古代滇国社会生活与自然的方方面面,如战争、祭祀、狩猎、放牧、剽牛、宴饮、纳贡、歌舞、播种、入仓、各种家畜、鸟类、野兽以及房屋等等,可谓海纳百川。如一些专门表现了战争或与战争有关的活动场面的器物,铜扣饰(如图2),表现了两个戴盔披甲的“滇人”,一前一后,押送一个背着小孩的辩发妇女,一根粗绳索正栓在这个妇女的手上。另有牛羊各一头。走在前面的“滇人”战士手中提一发辫长发辫的人头,足下踏一尸体。此扣饰表现战争胜利后俘掠“生口”及牲畜而归的情景,作品充满了生活气息,有些作品俨然是一幅没属性的风俗画卷,这与商周青铜器的威严狞厉是完全不同的美学风范,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青铜文化都是独一无二的。   图2鎏金献俘铜扣饰-云南博物馆   三、古滇国青铜艺术的美源于实践   因为古滇国处于半农半牧兼狩猎的社会生活,生活实践必然给艺术带来了多种特征。这一方面表现在艺术的取材上,如大量象征财富的牛,以及播种、收获、放牧、狩猎等题材的表现;另外,则表现为对畜牧与动物习性敏锐并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刻的了解上。如果没有农耕、放牧、狩猎的生活实践是不可能做到的,这些是古滇国青铜器艺术生动大胆的表现力、强悍灵动风格的基础。1955年至196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