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第29讲课时2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ppt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第29讲课时2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第29讲课时2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要求进行变法;“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属于民本思想;“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属于陆王心学,认为心是万物的本源,这些与题干中“是非来自公论”不符,故A、B、C项错误。“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否定了绝对权威,与题干所给材料中“是非来自公论”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题干所给材料中“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表明黄宗羲恢复宰相制度的目的是限制君主权力,故A项正确。倡导“天下为主君为客”、健全中央机构、否定君主制度的合理性在题干所给材料中均没有涉及,故B、C、D三项错误。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锋芒所向是“私天下”的君主专制,故①正确;“亡国”是改朝换代,“亡天下”是整个民族国家的沦亡,保卫整个民族国家,天下人都有责任,故③④正确;顾炎武的思想说的是责任,没有涉及人民的权利,因此其思想不具有近代“民权”意识,故②错误;因此B项正确。 [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A项是王夫之所说,意为富商地主掌握国家经济命脉,即主张发展商品经济,与题干民主启蒙思想无关,故A项错误;B项是顾炎武所说,意为把执掌天下的权利寄放给天下的百姓,体现出打破专制,发展民主的色彩,与题意相符,故B项正确;C项是李贽所说,意为各自按照自己的爱好去做事情,也没有体现出民主内容,故C项错误;D项是二程提出的,意为伦理道德即是天理,是维护君主专制的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顾炎武思想。“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材料突出了加强人伦道德教育对于社会风气、政治风气和国家兴亡的重要作用,顾炎武强调的是社会教化的功能,故选A项。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进步思想。从材料可以看出材料体现了对君主专制的不满,认为君主专制导致了“于斯之时,虽有善鸣者,不得闻于九天;虽有善烛者,不得照于九州”,针对这种情况,进步思想家提出了君主与臣民共治的主张,故选D项。 材料二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 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2)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 (3)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2)经世致用(明道救世),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 (3)强调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当代青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肩负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任。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可知,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两方面的品质:一是注重自我修养,二是具有经世济民情怀。孔子生在春秋末期,一个政治动乱、礼乐破坏的时代,他的政治抱负就是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2)根据材料二中“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可知,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为社会现实服务,经世致用。顾炎武对理学的空谈义理进行批判,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3)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可知,孔子和顾炎武两位思想家都强调个人应该具有经世济民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作为当代青年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肩负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任。(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课 时 作 业 (点此链接) 走向高考 · 历史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民版 · 高考总复习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必修三 专题一 第29讲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 的思想活跃局面 课时2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专题一 课 标 展 示 1 基 础 攻 关 2 疑 难 探 究 3 真 题 模 拟 4 课 时 作 业 5 课 标 展 示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基 础 攻 关 [归纳拓展]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产生的原因 (1)经济因素: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而另一方面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阶级基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